当集权帝制发展到清朝,皇帝的权力已然达到顶峰,帝国内部基本没有能够制约皇帝的势力存在,外戚、宦官、文臣、武将,统统只有俯首听命的份,但清朝的皇帝也有很多烦恼,其中一项就是怎么选继承人。
中原王朝一向流传有“立嫡不立庶,传长不传幼”的传统,嫡长子是皇位继承的优先选择,只不过这个传统贯彻得很不好,经常出现非长或者非嫡皇子继位的情况。满人入主中原后,更是基本摒弃了这个传统,清朝十二帝只有一个是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这个皇帝,就是清宣宗道光帝。
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前,清朝(后金)的君主选择更多的是几个威望人物商量着来,背后往往伴随激烈的权力争夺,皇太极、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属此例。到康熙帝手里,他本想参照中原王朝预立太子的储君制度,所立人选便是他的嫡长子胤礽。
爱新觉罗·玄烨
可惜康熙帝在位时间太长,皇子们各个羽翼丰满,胤礽最终在皇位争夺战中败落,但在这场几乎席卷满朝文武的争夺战中,康熙帝真正见识到了太子争夺战的激烈与残酷,他最终决定把预立储君制度扫进了历史垃圾堆,实行秘密立储制度,并为后世沿用。说是秘密立储,其实一点也不秘密,毕竟储君将来是要为君的,皇帝在世时肯定要着重培养储君的政务能力,不能将来皇帝驾崩,诏书拿出来一看,拉个毫无政治经验的皇帝就上去吧。或许你会说皇帝可以培养全部皇子嘛,这样更不行,因为很容易重演康熙帝晚年那种激烈夺位的场景,就算没上演,新皇帝上位后,也要着手对付围绕在兄弟们身边的一个个政治小团体,同样是一种政治斗争。
所以说,秘密立储制度除了没有明确的太子之位外,其他该有的都有,比如雍正帝把三子弘时赶出去过继了,传位给四子弘历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他甚至曾将传位密旨密示鄂尔泰、张廷玉两人。乾隆帝更是生前退位,下一任皇帝都指定了,更无秘密可言。
把这个道理套在道光帝身上,最是合适不过。
道光帝旻宁是嘉庆帝的嫡次子,不过嘉庆帝嫡长子早夭,旻宁就是事实上的嫡长子。
早在嘉庆帝未登上皇位之前,旻宁就得到了祖父乾隆帝的赏识,十岁时他曾随乾隆帝打猎获鹿,获得乾隆帝赏赐的黄马褂和花翎。嘉庆元年(1796年),刚刚退位成为太上皇的乾隆帝给旻宁操办了大婚,还特许旻宁婚后仍可在宫内居住。爱新觉罗·旻宁
到嘉庆十八年(1813年),清朝发生了千古未有的大事——天理教徒竟然在京城发动起义,还打进了紫禁城,直指嘉庆帝的宝座。当时大多数皇子和妃嫔都惊慌失措,唯有旻宁冷静应对,带着一队人马进行反击,还用鸟枪射杀了几名天理教教徒。经过这次事件,不仅是嘉庆帝,就连朝中文武大臣夜都认为旻宁处变不惊,颇有天子风范,嘉庆帝也不断为旻宁培植政治势力,等于向世人宣告旻宁就是他的接班人。然而,当嘉庆帝去世的时候,大臣们却没能找到立储诏书。关于道光帝即位问题,就是个历史冤案。后来的史书中,虽然对此事多有“弥补”,煞有其事地说,现场是如何开启小金盒,找到了嘉庆四年(1799年)就写好的册立旻宁为皇太子的诏书。但前后记载说法的不一致还是透露出玄机:道光帝即位,根本没有遗诏!根据记载,嘉庆帝第一天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当天还出席了祭祀活动。第二天病情加重,当天就驾崩了,驾崩前肯定没有留下关于继承人的交代。爱新觉罗·颙琰
所以,嘉庆帝驾崩后,热河一片混乱,大臣们四处寻找皇帝遗诏。按史书说法,在嘉庆帝近侍身上,找到了小金盒,里面有册封旻宁为皇太子的诏书。不过,显然这个说法疑点颇多。
首先,宗室大臣禧恩“建议”立旻宁,军机大臣戴均元、托津很犹豫。假如有遗诏,奉诏行事就好了,还需要禧恩的“建议”吗?戴均元和托津又何来“犹豫”?
其次,按秘密立储规定,继位诏书应该有两份,除了皇帝随身携带的一份,还有一份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可是,自始自终没提正大光明匾后面的那一份,那一份去哪儿了?
其三,遗诏的开启和宣读,应该有军机大臣和众皇子在场。可是当时连旻宁都不在场的情况下,就开启了遗诏,不合法。
其四,嘉庆帝皇后钮祜禄氏,从北京发来懿旨,指令旻宁继承大统。“二十五年八月,仁宗幸热河崩,后传旨令宣宗嗣位。”按照清廷的法律,钮祜禄皇后的做法是违法的,她没有资格指定接班人。那么皇后为什么违法,参与到立储中来?只有一个解释:皇帝的继位诏书没了,皇后迫不得已,以自己的特殊身份为旻宁背书!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皇后的懿旨非常重要,在没有继位诏书的情况下,皇后的懿旨至少顶一半作用,也为旻宁继位的合法性增添了砝码。其实,钮祜禄皇后有足够的理由不参与此事,甚至自私一点,让她的亲儿子继位。那么她为什么没这么做?
这应该是孝和睿皇后仔细考虑后的结果,她的两个儿子一个25岁,一个15岁,比起38岁的旻宁来,不仅政治经验不足,在朝中更是毫无根基。
说白了,旻宁继位本就是必然的结果,只是因为嘉庆帝死的突然,加上立储诏书找不到了,少了名义上的东西,现在她这个皇后就是用来补这个东西的,如果她不想补或者说加点其他东西的话,树大根深的旻宁岂会善罢甘休,等待她们母子的就是一股腥风血雨了。再加上孝和睿皇后是旻宁的继母,对他是有足够了解的,她认定自己下诏让旻宁继位,旻宁必定会善待她们母子。事实也的确如此,道光帝继位后,对孝和睿皇后的供养问安都非常到位,直到孝和睿皇后去世。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