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各路诸侯趁势而起。经过几十年的战争,汉朝疆土被曹魏、蜀汉和孙吴三个政权瓜分。其中,先主刘备所创建的蜀汉政权是三个国家中最弱的,仅仅只占据益州。因此为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蜀汉政权在南征孟获之后,就致力于北伐。随着时间推移,一直没能取得突破性战果的蜀汉政权渐渐疲软,国力每况愈下。司马昭继承其父手中的军政大权后,于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派遣钟会、邓艾和诸葛绪等人率军分东、中、西三路进攻汉中,三个月后,蜀汉政权宣告灭亡。
▲司马昭剧照
当时,以姜维为首的蜀汉抵抗部队,据剑阁天险而守,与魏军相持。后主刘禅身在成都,除了派人向吴国求救外,还下诏紧急召回另外一位大将军,命其带兵救援成都,却没想到,这位大将军竟然神秘消失了。当然,肯定有很多人会疑惑,蜀汉政权的大将军不就是姜维嘛,哪里来的另一位大将军?这其实和当时蜀汉政权的政局有一定关系。众所周知,姜维主持蜀汉军政事务之后,数次北伐却未能获得亮眼的战果,甚至还数次大败。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春,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蜀军死伤甚多,百姓一时怨声载道,陇西地区也躁动不安。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再次被邓艾所击败,率军退驻沓中。▲姜维剧照
姜维在军事上接连遭遇的失败,自然也就影响到了他在蜀汉政权中的威望,其他人便对他的权力有了想法。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尚书令陈祗病逝之后,宦官黄皓开始擅权。姜维与黄皓仇怨颇深,姜维先前甚至曾请求刘禅将黄皓斩杀,不过未得到后者批准。黄皓知道姜维有兵权不好对付,于是扶植与自己关系亲近的右将军阎宇,使其晋升为右(大)将军,欲以他取代姜维。上文说到,姜维在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兵败之后驻守沓中,就是因为害怕黄皓暗害自己。据《三国志》记载,“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后主刘禅及黄皓剧照
那么这位有资格取代姜维的阎宇,到底是怎样的人物呢?据常璩所著《华阳国志》记载:“阎宇,字文平,南郡人也。宿有功干,于事精勤。”由此可知,阎宇是蜀汉政权中荆州派系的人,为人踏实能干,也立下不少功劳。延熙年间,阎宇接替张表成为蜀汉第六任庲降都督,出镇南中,维护了南中长久的安宁和稳定。景耀元年(公元258年),阎宇接替永安都督宗预,镇守蜀汉与孙吴交界的戍卫重镇——巴东郡。▲阎宇剧照
阎宇坐镇一方,军政才能极强,为人也非常正直。尽管阎宇与黄皓交好,但这只是官场艺术,阎宇并不像黄皓那样阴险,也不像演义之中所描绘得那样势利无能。比如当时颇有才能的将领罗宪,因不肯依附黄皓而被贬为巴东太守,阎宇出镇巴东时非常欣赏他,根本不在乎他得罪过黄皓,直接任命其为领军,作为自己的副手镇守永安。顺便说一句,罗宪在蜀汉灭亡后降魏,依然负责镇守永安,期间成功抵御孙吴军队的入侵。▲后主刘禅出降剧照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面对司马昭来势汹汹的大军,姜维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牵制钟会部队。在此期间,刘禅命阎宇率军回援,阎宇接到命令后,便令罗宪统帅二千兵力镇守永安城,以防东吴,自己亲率余众西向救援成都。据《襄阳耆旧记》记载,“魏之伐蜀,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邓艾偷渡阴平,进兵绵竹,直接逼近成都。刘禅在谯周的劝谏下,主动开城投降,蜀汉政权就此灭亡。令人疑惑的是,率军救援的阎宇却从此凭空消失,其下落成为一个未解之谜。参考资料:
《华阳国志》《襄阳耆旧记·卷二·罗宪》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