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荆州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都对荆州这块地方可以说是虎视眈眈。原因就是在于这块地方属于三国的正中心地带,荆州处于曹魏的南端,蜀汉的东面,毗邻长江,只需顺江而下便能到达东吴。由此可见荆州对于各位的重要性,谁一旦占据荆州就相当于占据了战局的主动权。
隆中对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计便是以荆州作为起点,通过横跨荆益二州来实现的。巧的是,鲁肃同样也提出了一条和"隆中对"异曲同工的二分天下之计,由于东吴已经占据了交州、扬州二郡,一旦将荆州拿下,剑指益州,则能和曹魏形成南北对峙之势。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刘备借取荆州却不归还给孙权,于是孙刘的抗曹联盟产生了间隙。迫于曹操进攻汉中的压力,为了避免两线交战,留关羽镇守的荆州五郡还给了孙权两郡。也正是因为还了两郡这个举动,为后来吕蒙袭取荆州埋下了伏笔。
常言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荆州只要一日不完全拿下,对于东吴而言便如鲠在喉。所以孙权一定是要将荆州给拿下的,只不过关羽进攻襄樊正好给了孙权拿下荆州一个契机罢了。这一连串的败北,使得关羽在逃亡的途中受到马忠的埋伏被擒杀。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要是当初把荆州三郡一起交还给孙权,是否就能够保住关羽的性命呢?
答案是不会!关羽的性格十分孤傲,首先他不会允许荆州全部让于孙权之手,因为这对于他而言是赤裸裸的打脸,毕竟他在荆州可以算得上是一把手了。把我的地盘送还给孙权?你不要面子我二爷不要面子的?如果真的做出把荆州还给孙权的决定,那恐怕关羽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那么抛开关羽的个人意愿不谈,如果说关羽服从大哥指挥,回到了益州,那么关羽是否能够保其性命呢?未必!关羽是属于那种并不会将组织的利益凌驾于个人之上的,从两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他当时已经有些恃才傲物了!
其一,在马超归降于刘备时,关羽曾写信问诸葛亮:马超的武艺究竟如何?诸葛亮碍于关羽颜面于是说马超并不如他,关羽很是受用,还给幕僚们传阅。到了后来刘备自称汉中王给诸将封位时,关羽看到后来的老将黄忠地位竟然跟自己一样,大为不忿,本想不接受任命,后来在费诗的好说歹说下,关羽才勉强答应接受任命。
对于自己蜀汉内部的人关羽表现地非常傲慢,这使得他在蜀汉内部几乎没什么好的人缘,在后来就连糜芳和傅士仁都背叛他,刘封见死不救就可见一斑。糜芳是什么人?刘备的大舅子,堂堂正正的国舅爷啊,如果不是真的跟关羽过不去了,怎么会放着大好的前程不要去投奔东吴呢?
其二,孙权曾经派人向关羽结亲,想要为自己的儿子求婚,结果关羽不但不同意还把使者给骂了。本来孙刘联军如果结个亲说不定能缓和双方之间的关系,但是结果关羽不但没能缓和关系,反而还把孙权得罪了,这孙权要是不打你,我东吴颜面何存?给我打!
结果打完之后发生了一幕挺让人吃惊的,关羽竟然去向吕蒙问罪!吕蒙可能当时人都傻了:借了荆州不还,主动示好跟你结亲,你把使者给骂了一通,结果现在跟你打一仗,你来说我背信弃义?这人是不是也太单纯了一点?
无论是战场上、政治斗争中还是在人际的关系上,从这些角度来看,关羽都已然成为了一个失败者。虽然曾经有过高光时刻,但是最后却落得了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有历史学者曾经说过:关羽的失败是自己的性格使然,最后落得一个必死之局,也同样怨不得旁人。
今天的名将传就讲到这里,对于关羽之死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