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
霍建起导演作品《如影随心》
早在上世纪,张爱玲就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写到:
「
为了爱而结婚的人,不是和把云装在坛子里的人一样傻么?」
可细细想来,从古至今又有多少饮食男女的「痴情戏码」在变化莫测的大时代中上演与发酵。试问
,在
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相信「爱情」的「傻瓜」,那将会是一派祥和,还是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恐怖与阴翳?
我想,不会那么糟糕。
人类耐不住寂寞,因为我们终究无法克制体内「多巴胺」的分泌。
有些人,也因此成为了「爱情」的信徒。
将「浪漫」与「激情」视为「存在」的充要条件,无时无刻都渴望着脑垂体的刺激,憧憬着狂烈的爱与被爱。
正如由霍启刚导演的《如影随心》中,杜鹃所扮演的画家——文罂,
一个拥有「法式」浪漫与多情,且将「爱情」作为人生信条的女人。
杜鹃饰演文罂
在「形而上」的世界沉溺太久,使得艺术家们难以忍受现实生活的琐屑与平庸。所以,身为画家的文罂永远是影片中,一抹无法令人忘却的「罂粟红」。
她热爱绘画,喜欢添加复古的艺术元素。她渴望成名,愿有人为她的作品而驻足。可是现实总是没有那么「
好心」,她的「画家梦」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的依托她的装修公司来实现,而那些本应创作在画纸上的「灵魂画作」在现实中却变成了可以变现的「装修墙画」。这份工作让文罂收获了物质的丰富,但也总是缺少了几分精神的雅致。
在周遭之人看来,文罂拥有一个幸福多金的家庭。丈夫郑可是外科手术的专家,理性且节制,对待家中摆放的器物也有条有理、一丝不苟。但正是因为他极端的「理性」与「洁癖」,扼杀了文罂对于爱情的美好想象。她知道自己所渴求的婚姻不是病态的「整齐」与「洁白」,而是充斥着绚烂色彩的「生机」与「灵动」。
华少饰演郑可
因此,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也终将敌不过文罂「巴黎之旅」的「真爱」邂逅。
杜鹃饰演的文罂与陈晓饰演的陆松
在每平方米都洋溢着「浪漫」的法国,文罂与小提琴家陆松相遇在街边的艺术报亭。他们同时看上一张老旧的唱片,并因此结缘且相爱。
走在巴黎的街头,他们忘记了往日所有的烦忧。事业上的不平,家庭中的琐碎,甚至忘却了人生是西西弗斯般的徒劳与虚无。身处陌生的异国他乡,肉体的交欢与灵魂的碰撞,让他们暂时无视了家庭的责任与社会赋予他们的道德。
文罂不禁感慨:
「太快乐了,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然而,一场属于两个人的「快乐」,却开启了两个家庭的「痛苦」。
文罂为了「爱情」与世人眼中的「好好丈夫」和平分手,陆松也抛妻弃子投奔了情人的怀抱。
但「花好月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剧情,并没有发生在两个艺术家的身上。他们所谓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在现实世界的打磨下,不过是一场可笑又可悲的「行为艺术」。
陆松学中文的前妻刘娟开始了「原配」最为「文艺」的报复。
离婚后的她,在情感社区记录下了自己与陆松相知相爱,再到被陆松抛弃的故事。出色文笔与精彩的情节,使她的《弃妇日记》不仅得到了网友的好评与转发,还被自己的领导以及陆松的朋友观看与传播,这其中也包括沉浸于「爱情」的文罂。
马苏饰演刘娟
刘娟面对丈夫的背叛与离弃,多了一份看待爱情与婚姻的理智,她说:
「面对男人的出轨,女人的第六感往往都是最准的,我是偶然碰到那个女人,这才发现:自己的老公早就变成了陌生人;真爱和真爱都是一样的,她给的,我以前都给过,总有一天,她在他心里会变成现在的我。」
这些锋利的文字,击中了文罂构想的「爱情堡垒」。得到了新的感情后,她也变得越发的患得患失。
热恋中的男女都会疯狂到不顾一切,有感情的「婚外恋」同样如此。而女人,往往又是投入这场「爱情游戏」中最为彻底的人。
因为爱,男女双方会产生心理与生理上的「绝对占有」,认为对方只能是自己的「专属」。正如文罂与陆松久处之后,就会开始怀疑彼此是否忠诚而不再有安全之感。
相爱的激情总会消退,生活的琐碎又显露出其卑劣的原型,
而文罂始终是生活中的「幻想者」,仍会一厢情愿的相信:男人对于女人的激情会是每时每刻。
在电影中,文罂与陆松已进入恋爱的「平淡期」。
文罂跑来乐团看工作的陆松,而这时的陆松却说:
「我现在正在上班,很忙的。」
文罂却一语道破:
「以前你也在上班,有10分钟,都会跑出来看我一眼。」
爱情终究是难逃平淡的命运。
文罂的过度依赖与陆松的大意疏忽,使得二人心生罅隙,又因为彼此疏于交流,最终只能以惨淡的「分手」收场
。
是什么给了文罂与陆松宁愿众叛亲离,也要相守的勇气?
我想,大概是人类一直所歌颂的「爱情」,
它既伟大又虚无。
就如同陆松在与文罂分手时,歇斯底里的吼到:
「咱俩是偷情,而且还有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那就是为了伟大的爱情!」
那又是什么让两个明明「相爱」的人分道扬镳?
我想,大概是残酷的「现实」,因为生活中不仅有热烈的「红」,还会有彻底的「黑」。
要知道,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焦灼与琐碎的日常才是最为残酷的「刽子手」。
有人说:
男人一般习惯用三个器官去思考——生殖器、胃、和大脑,而这三个器官又分别可对应着弗洛伊德所提理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渴望着原始的快乐,满足其基本的情欲释放。
「自我」根植于现实的快乐,寻求其所需的物质保障。
「超我」则要求抵达理想的快乐,追寻彼此之间至善至美的灵魂。
所以,男人一生需要三个女人,又或是一位集「三要素」于一身的「稀有女神」辅助他们成长。
那女人呢,当然也不是吃素
的。
她们对于男人的执念与标准可归纳为:「潘、驴、邓、小、闲」。
她的他,要有潘安的容貌,驴的性欲与强壮,邓通的权势与财富,以及细致、温润的品格与时时刻刻的陪伴。
可是无论男女,这类完美的人设在现实世界里都只是「玫瑰色」的想象。日常生活里的一地鸡毛,让多数痴男怨女的情感都只能得过且过。
电影在最后引用了法国歌后埃迪特·皮亚芙所说的:
「没有爱,我们什么都不是。」
而我却认为:
或许,我们恰好知道自己是什么。搞不懂的,却是「爱」到底为何物?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