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在政权迅速溃败瓦解的时代,却给各路英雄豪杰提供了粉墨登场的时机。
历史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巨鹿之战,就发生在这个时代。而这场战役的成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更是密切相关。
那么,巨鹿之战有着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呢?
在历史中,统一六国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秦始皇作为一代雄主心怀雄韬伟略,上位之后的一系列政策更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正是因为秦始皇超前的想法与谋略,大大超出了当时社会的承受能力,最终,致使统一六国不过十几年便行至末路。
等到秦二世上位,此时的朝廷内部,早已腐败不堪。几十年的苛刻徭役,大兴土木,再加之,灾荒不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最初,具有一定影响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的。
随后,天下群雄四起,其中,就有今后逐鹿天下的历史名人——项羽、刘邦。但是,穷途末路的秦国,却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在垂死挣扎之际,意图阻挡朝代的衰亡。他们下令组建多支镇压大军,而最为勇猛彪悍的,当属章邯所率领的大军。
陈胜、吴广所率领的起义军,就被章邯强势镇压。与此同时,楚地起义军的规模越来越大,项梁身边的谋士范增进言,应推选一位“王”来稳定人心。在深思熟虑之后,楚王的后人熊心被找到,让他继承祖父名号,推立为楚怀王。
正所谓“名正言顺”,之后,楚地一派羽翼更加丰满,前来投靠的各枭雄中,就有汉高祖刘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屡战屡胜的项梁对秦军越发看轻。在这样的心态下,项梁最终被秦军大将章邯斩杀,曾经自己一手推上王位的楚怀王,也乘机夺走军中大权。
项梁的侄子项羽,自小性格刚猛,跟随项梁长大,对其尊敬有加。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变,尚未完全成长起来的项羽,只能转而听命于楚怀王。另一边的秦朝,章邯连连取胜,在镇压楚地起义军之后,认为楚国已经没有威胁,继而,将矛头指向黄河一岸威胁更大的赵国。
重兵压境,赵王赵歇,大将陈余,相国张耳等国家上层人物,被迫带领少量士兵逃往巨鹿城。这期间,由秦将王离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包围巨鹿,同时,章邯也率领着二十万大军,驻扎在巨鹿的南边,修筑甬道为王离大军输送粮草。
此时的巨鹿,就如同秦军的掌中之物,一旦城破,赵国就将灭亡。在这样的局势下,赵国不得不向各路诸侯联军求助。
面对声势浩大的秦军,联军在一番试探之后,竟无人敢上前迎战,致使大将章邯更加自矜。
公元前208年,接到赵国求救信的楚怀王,在与部下商讨后,最终,决定派军增援赵国。兵分两路,分别以刘邦与宋义为将领,宋义一军仅五万士兵,项羽被任命为次将,以宋义为首,北上解巨鹿之困。刘邦一军则进攻关中,而且,楚怀王承诺:谁先攻下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能当上将领,肯定不是无能之辈,宋义与项羽在军中就如同“王对王”的存在,所以,他们各有想法。面对庞大的秦国大军,宋义认为:应该任由赵国与秦国相对,其后,坐收渔翁之利;项羽却认为:应即刻发兵,与赵国联手,避免秦国各个击破。
为此,大军滞留多日,本就粮草不足,加之,时值大雨,将士们饥寒交迫。最终,项羽谎称楚怀王指令,斩杀了宋义,无奈之下,楚怀王只能下令任项羽为上将军。重掌帅印的项羽,终于可以再次施展才华。
秦军四十万精锐将士,将领还是自己的杀叔仇人,项羽深知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不能一击即中,自己将再无翻身之力。
于是,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定。
项羽率领军队到达巨鹿县南的黄河(一说漳水),立刻就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兵潜入秦军后线切断粮草供应。接着,项羽率领军队渡过黄河,照常生火做饭,饱餐之后,项羽一马当先砸掉饭釜。
在慷慨激昂下,本就视死如归的士兵,皆豪气冲天,拿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之后,项羽下令:军中上下只携带三日干粮,誓要与秦军拼死相搏。就是这么一支殒身不逊的“敢死队”,把王离的军队包围的严严实实,士兵们个个振奋,以一抵十,越战越勇。
在经过九次激烈的战斗之后,项羽的军队终于打退章邯,不仅活捉了王离,还杀死了秦将苏角。就这样,围困巨鹿的庞大秦军被瞬间瓦解,最终,项羽的军队大破秦军,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项梁轻敌被章邯斩杀,但是,章邯与曾经的项梁又何其相似,同样因胜战而自矜,最终,被项羽降服,难道这就是“来而不往非礼也”!经此一役,项羽不仅名声大噪,还凭借军功,让自己的地位与威望,如日中天。经此一役,秦朝主力尽丧,秦国名存实亡。
明朝学者茅坤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刘邦也趁秦军主力被牵制在河北,也乘虚自率一军向西进发,首先进入关中。最终,刘邦于秦二世三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