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在张仪的连横抵挡住犀首公孙衍的合纵攻势之后不久,秦惠文王便离世了。继位的秦武王为人激进,好大喜功,最终在周王畿强举九鼎而死。当时尚为年幼的秦昭襄王在母亲宣太后的辅佐下继承了哥哥的王位,接手了已经可以所向披靡的秦国。
如果说之前的合纵是为了预防秦国的崛起,那么现在对于东方六国来说,合纵就是寻求自保的最后一根稻草了。然而,六国的君主又害怕通过合纵伐秦损失了本国的实力,而又形成了新的强国,于是各自在心中盘算着如何既不损害国力又可趁机强大的方法。合纵联盟在秦国的阴影笼罩下,是分分合合,有名无实。
日子暂时还算平静,秦国还在苦苦寻找着可以东出的人才。在一个看似相安无事清晨,一支利箭率先划破了燕国的天空。
当时,燕国的先王刚刚去世,齐国却趁燕国国丧之际挥师北上,一连攻破燕国十余座城池。正在太庙祭祀先祖的燕易王听闻到此消息后是既愤怒又羞愧,望着尸骨未寒的父王,自己有满腔的热血复仇却又无计可施。然而,他忘记了自己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
此时的燕王妃是秦惠文王的女儿,也就是现任秦王昭襄王的姐姐,早年因两国联姻而嫁给了当时还是太子的燕易王。燕王妃之前曾资助过一位穷困潦倒的书生,名叫苏秦,是张仪的师弟,而苏秦此时已经在赵国政坛崭露了头角。
苏秦在接到燕王妃的书信后,即刻辞去了在赵国的官职,只身赶赴燕国,面见燕王。可这燕王却并不信任苏秦,认为他是要帮助赵国来削弱燕国。非但不任用他,反而将其轰出了燕国。
走投无路的苏秦怀揣着对燕国的愤怒,便前往齐国,游说齐王,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对燕国的憎恨,顺利地得到了齐湣王的赏识,成为了齐国的相国。
齐国此前虽然攻破了燕国,但毕竟是无力吞并。苏秦在齐国谋划数年,终于得到了齐湣王的完全信任。这些年为齐国谋划的如何利用合纵,趁机自强的策略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待到齐国强盛,燕国便是唾手可得,自己所受的羞辱也可得到洗刷。于是,不久后苏秦便向齐王呈上了自己的计划。
苏秦建议齐王派自己去游说除秦国外的其他五国与齐国达成合纵联盟,合力攻秦,而齐国趁六国会师函谷关之际,趁机南下吞并实力弱小但田野富庶的宋国。这样既可以瓜分秦国,又可以吞并宋国。等到其它五国察觉时,齐国肯定早已拿下了宋国。到那时,五国联军在强大的齐国面前也就不足为惧了。
齐湣王本来就是有抱负有理想的君主,但是稍有些鲁莽而缺少远见。这次被苏秦天花乱坠的描述所蛊惑,齐湣王早已是按耐不住心中砰砰乱跳的小鹿,赶忙赏赐重金资助苏秦前去游说他国。
此时的苏秦身挂着齐国相印,率领着庞大的车队,而各国又从齐燕战争中知晓了齐国的强大。所以苏秦的游说一路上是所向披靡,赵、燕、韩、魏、楚先后同意加入合纵,并委任苏秦为合纵的纵约长。待到苏秦返回齐国时,已是身挂六国相印之人。
之后,一切准备就绪,六国军队顺利会师函谷关。可就在伐秦战役刚刚打响之际,前线各国却得到了齐国军队攻入宋国的消息。宋国本身就是周边各国都想吞并的肥肉,而齐国却背信弃义的意欲独吞。这一举动彻底地激怒了其他五国的君主,各国纷纷掉转矛头,合力攻齐。而对此喜闻乐见的秦国也顺势加入了伐齐联盟,合纵联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
六国推举与齐国苦大仇深的燕国为领导国,燕国大将乐毅为纵约长,率领六国大军如潮水般的涌入齐地。六国联军是势如破竹,连下数十城,最终齐国只剩下了即墨和莒城两座城池,国家命运是危在旦夕。但齐国军民上下一心,死守即墨城,乐毅久攻不下,便决定围而不攻,让齐军不战而降。
随着攻齐的基本胜利,各国军队便陆续退去,商讨瓜分齐国之事,而嫉妒乐毅的小人便开始在燕王身边诬陷乐毅准备谋反,因此才久久不消灭齐国。燕王此时见大仇已报,便开始自得意满,最终被身边的小人得志,下令撤换了乐毅,改派他人为将,强攻即墨。驻守即墨的齐将田单见时机已到,便在夜间赶出数百头耕牛,牛角上绑着锋利的刀刃,尾巴上拴着点燃的火束,连同数千名脸上涂抹着鬼怪图案的敢死队员一起冲向燕军大营。还在睡梦中的燕军被四周的惨叫声和冲天的火光惊醒,冲出兵营却突然见到这般的鬼怪,一个个吓得是浑身发软,早已是无力还击。此后田单便趁胜追击,被攻陷的齐国故土被悉数收回。
虽然齐国逃脱了灭国的灾难,但是国力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从此再也没有了强国之名,而齐湣王在逃亡中也被楚国军队斩杀。至此,在秦国的面前又倒下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齐湣王在逃难之前,察觉出了这一切都是苏秦的离间之计,便囚禁了苏秦,质问他为何要辜负自己的信任。苏秦冷笑一声,义正言辞的回答道:您趁人之危,不仁不义。以我一人,换你一国,不枉此生,不负燕国的知遇之恩。但我此举欺骗了您,所以我并未逃走,愿以死谢罪。
随后,苏秦被车裂而死。
声明:苏秦生平尚无定论,本文并非史实。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