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居民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人社业务等,需要去多个部门多个地点办理,如今,只要走进阜新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会事务、人社、市场监管等96项服务都能在这里办理。10月17日,记者从市北区获悉,作为高效青岛建设攻势试点街道之一的市北区阜新路街道,率先创新打造街道级新型便民服务中心,在前期实现“一窗式”办理的基础上,通过流程再造、整合机构,实现96项服务“一门式”办理。
n17日上午,一走进阜新路街道办事处,仿佛进入了一个行政审批大厅。进门处,设有导服台,并配有帮办员提供业务引导、帮办代办服务。“导服台是我们借鉴医院导医台的模式设置的,安排两名综合帮办代办员,在业务办理前进行有效‘分诊’。”阜新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武宗科介绍,过去一些居民不知道自己的业务在哪里办理,只能问门卫保安,或者没有提前复印必要的材料,导致办事人员在大厅中反复“转圈”。“现在,办事居民一进门就可以清晰知道自己办理的业务在哪个窗口,帮办员会帮助居民初审是否带齐材料,对于需要复印的材料当场帮助复印,大大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减少办事居民的等待时间。”
n记者看到,大厅内,设有社会事务、人社、市场监管等十多个窗口。在市场监管业务窗口前,张先生刚刚办理完个体工商户的注销,接着询问起工作人员怎么办理失业证。面前的工作人员马上将他领到人社服务窗口,通过人社窗口人员的解答,张先生得知自己只需要办理失业登记,无须办理失业证。
n据介绍,优化前,街道人社窗口、市场监管窗口等各自独立于街道便民服务大厅之外,如果群众要办理就业保障业务往往需要往返于街道办事处、人社中心,来回跑腿效率低。“为了打破原来较为分散的街道职能,街道将原有的7个办公室、3个中心进行优化整合,综合设置社会事务、人社、市场监管等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扁平化的政务服务运行机制。”阜新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国雷介绍,同时,将社会事务、人社、市场监管“小一窗”综合业务服务窗口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方便老百姓“一门式”办理服务。优化后,一方面可以减少居民跑腿;另一方面,各窗口业务集中于一个办理大厅,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信息共享,从数据上让居民“少跑腿”或“不跑腿”。通过流程再造、整合机构,实现社会事务、人社、市场监管、司法、信访等96项服务“一门式”办理。
n街道同时也对硬件进行提升打造,针对原来办公环境较差、便民服务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在鞍山二路62号办公场所,统筹900平方米用于便民服务阵地,并进行全面装修,为打造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打基础。同时,设置导服台和便民自助一体机,增设休息等待区、来访室、民情室、排扰室等,着重提高服务组织力、社情民意感应力、应急问题处理力和服务民生协调力,提升服务水平。
n“机构职能整合后,如果市民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就不用跑两个地方分别办理,在便民服务大厅就能一趟搞定。同时,机构职能整合也加速了数据共享服务,例如,退役军人公益性岗位业务需要每月核对退役军人的就业状态,如今就可以将业务批量打包以‘部门对部门’的方式进行核对查询。”阜新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绍成介绍。
n记者了解到,如今,升级后的便民服务中心正处于试运行阶段,预计年底正式启用。下一步,街道将依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打造社区便民服务点,优化升级社区便民点业务办理流程,利用好高效青岛建设攻势试点街道这一契机,打造“高效便捷”的街道级便民服务新样板。半岛记者 刘笑笑
n[来源:半岛客户端编辑:古德]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