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播出的《演员请就位》,黄宥明站出来“手撕”流量偶像,公开吐槽有些导演和制片人选演员的标准,并不是演员的演技,而是关注这个演员是否有流量。
“流量至上,演技作配”,黄宥明此话一出,节目还没播完,他的言论在网上就迎来一大批的叫好声。
当时坐在台上最大咖的导演陈凯歌也有话说:流量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以当前的电影市场来说,没有演技是万万不行的。但流量是投资者盈利的一个指标,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一种现象加以抨击。
黄宥明和陈凯歌导演的言论,明显都没毛病,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第二天的热搜肯定“安排”好了。
“天下苦流量久矣”的号子,大家已经喊的够多了,节目上再狠狠的“捶”一波流量,节目的话题热度自然又了保障。
只要有争论,就有话题,只要有话题,就有流量。
对于综艺而言,“梗”想出圈其实多少有点听天由命的成分,那么比较保险的一个做法便是:找已经有黑料/负面印象的公众人物,来进行僵硬洗白。
《演员请就位》第一期就是这一套路的典范代表,尤其是首期在小四同学身上的话题制造堪称“教科书”级,我们可以就这一期重点分析一下,一个话题是如何“就位”的。
第一步:确立现有人设标签,判断洗白是否对节目话题度贡献价值
《演员请就位》这个导演当导师带一群小透明+半透明演员进行演戏的操作,按理说应该是向观众展现“专业导演和专业演员的专业过程”。
演员作为节目“选手”属于成长型角色,所以观众可以原谅浑水摸鱼的存在。但导演不同,导演在遮挡节目里扮演着“导师”角色,理应有公认的专业性。
节目组选择颇具争议的郭敬明,便让这档节目“炒热”“炒火”的野心暴露无遗。和年初电音节目里选择大张伟当主理人的套路十分相似,一个音乐节目重点不是推歌,而现在的“表演节目”重点不是推演技。
小四身上的争议性在于他的抄袭和人人皆知的小时代系列。
身为剧作,故事是拜金狗血和撕逼,身为导演,片子是一个小时以上的大型剧情mv。将这样一个人设转变成“专业导演”充满风险,但如今的国产综艺大概也志不在此,只要花大力气为争议人物“洗白”,自然有看不惯的网友前来唇舌助阵,热度自然就来。
“引骂”,这是综艺要洗白人物的好处之一,当然以此为由和艺人达成合作也是重要原因。所以近几年这类套路频频出现:众多黑料艺人口碑漂白中心《吐槽大会》,大张伟之“致敬合理”“你们都有偏见”《即刻电音》,再到郭敬明之“烂片也有烂片存在的意义”《演员请就位》。
国产综艺的千层套路,大概每个观众都还要经历很多。
第二步:制定洗白方向 依靠强大剧本杀和百万剪辑师完成素材
其实仔细想想,《演员请就位》令人匪夷所思的并不是小四导演为什么会和李少红陈凯歌坐在一起(毕竟这四位导演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点争议性,要说身上传闻的黑历史大概也是半斤八两),而是为什么一期节目就能让他成了“专业”、“年轻观众”的代言人呢?
来看下节目怎么塑造专业性:
类似套路前网红文章《花果山装逼指南》早理得一清二楚,此处不再赘述。但总结来看无非几步:
一吐专业词汇,二带本质鄙视,三语气说教
首先绝对不能让人听懂,让人听懂逻辑漏洞就能充分被反驳。其次不能赞同,一赞同你的独特性就消失了。最后不能对人平视,不带着高高在上的态度难以服众。
具体来看上面的例子,几个重点:
1.“话剧式”、“小品式” 这种看着专业其实大家都懂的词。如果看过原片就会发现,在“进门、关门”这道题上,一开始根本没设定“影视表演”的限制,像金靖这种科班出身的演员很容易用表演课习惯来应对,再正常不过。无奈小四导演需要拗专业人设,也实在难为他一个非科班导演教科班演员如何表演,又或者,可能小时代里陈学冬的AI式演技才是适合影视的吧。
2.“你”的人称使用。这种命令式的语气在拗专业人设时必不可缺,配合“一指禅”手势,以及“以笔代指”手势效果加倍。
3.“表演永远是……”这种下定义的方法也十分有效,自带明式“听我的”的暴击效果。不过话说回来,小四导演这种自我定义来让人听话的方式比无理取闹的“听我的”还是高明不少,这一句也是整个考题点评中唯一不属于正确废话范畴的点评。但也只是看着高明实际浅显的评论而已,同理我们还可以进行如下造句:
“写作永远是写相反的东西,你写伟大就一定不能只有正面歌颂。”
“唱歌永远是唱相反的东西,你唱深情就一定不能只是全程咽音和哭嗓。”
歌唱节目和读书节目都能用到的点评模板get√
再来看下节目怎么塑造冲突:
首先,片面化嘉宾反应引发观众反感↓
注意这里采用的机位和景别,微仰的角度的确会让嘉宾看起来更加“自大”(当然嘉宾本来的坐姿也的确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这个镜头里的嘉宾就看起来“冷静”很多。
而在剪辑小四导演这里,我们就发现百万摄像+剪辑发挥了作用↓
景别更大,而且正面拍摄,显得人更加冷静。
然后在小四导演的发言过程中,不停穿插其他嘉宾的“认同镜头”↓
这个冲突很好的帮小四导演回应了观众对其“作品”的质疑,给小四导演的作品贴上一个“存在即合理”的标签。
其实小四导演反驳逻辑根本对不上质疑,有很多人分析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而能真正反击小四导演的观点片中也出现了,就是后面嘉宾采访的时候说的话:
“不能用廉价的笔触,来引起广泛的共鸣。”
这大概三个多小时的一集节目中,唯一深刻、合理、能支撑一档节目核心性的话了。
然而全网推送的片段中这里神奇消失,想必节目立意也并不在此。看得大家只想鼓掌,套路,都是套路。
第三步:全网推送,洗得白或者骂得爽都是节目的胜利
其实走这种冲突性套路的国产综艺,从来不在乎嘉宾能不能洗白,只要吵架,只要制造情绪垃圾,只要引发评论炸裂,kpi到手节目也就成功了一半。
套路多了,观众也会累,更多是烦。所以这节目最近热度下降,大概也是单一套路的恶果。说到底,媒介制造的东西都假,但人们愿意沉溺,还是想看些真诚和真实的东西。
大概我们的网综,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