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日本又获得了一个诺贝尔化学奖,是日本科学吉野彰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贡献。日本此次获奖与去年一样更引起了民众的关注。人们再次看到,这次获奖已经是日本19年第19位获奖者。一年一个,不得不令人羡慕嫉妒恨。当有些人嘲笑日本作家村春树连续好几年诺贝尔文学奖陪跑时,其实却没看到日本在科学领域的迅速发展,这才是“硬实力”,比文学奖要高出几倍。
对于日本在频频在科学领域的获奖,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这个亚洲邻国,这个曾经给我国带来灾难,而且也经历过战争重建,此国到底有何能耐,居然在科学领域如此“高额产出”?时间跨度长任何一项诺贝尔奖都不是一年取得成绩就能获奖,即使文学奖都需要经过很多成绩累积起来。而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医学等科学奖项同样经常很长时间的检验才能确定获奖人。
从日本获奖人员看,主要集中在化学、物理、生理学或医院领域,而这些领域的获奖者,他们的成果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形成了。比如201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本庶佑,他于上世纪70年代就研究免疫抗体,而且于1992年取得成果,但直到26年后才获奖。
为什么科学领域取得成果后,要跨度如此长的时间才能获奖呢?主要还是有一个检验的过程,通过时间验证其成果是不否可靠。因为之前诺贝尔奖出现过让人不耻的事件。比如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发给了莫瓦桑,表彰他合成人造金刚石,后来一查居然是助手搞的骗局。这是诺贝尔化学奖第一次打脸。
194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葡萄牙科学家莫尼斯,表彰他发现脑白质切断术能够治疗精神病,但后来经过验证,莫尼斯方法其副作用太过严重,后业被禁止。由此可见科学研究是一严谨而漫长的过程,梦想一蹴而就根本不可能,无论日本还是其他国家的获奖者,大都是老年人了。
由近年来日本获诺奖的“井喷”是由原因,主要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优秀而严谨的科学家的贡献,才使日本出现了如此多的诺奖。
经费投资大科学研究要想取得成果,并不是“刮大风”就能来的,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搞科研,而且还不能保证就能成功,很的研究工作容易“打水漂”。
日本也在科研上投入的大量经费,因为日本战后没必要在军费上花大量钱,而且日本战后经济实现了腾飞,每年平均保持10%的增长率,这些都给日本提供了科研的基础。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结合国力增长,制定了科学技术综合政策,提出把国民收入的2%用于科研,这是一笔很大经费。日本从1960年开始,借助大量的科研经费,购入研究设备,加大科研力度,也正是在政府大量投资下,才使日本科研顺利开展。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甚至打出“日本制造”口号,产出了很多价格便宜而且质量好的产品,使日本经济又增长一步,于是日本决定再增加1%用于科研。
日本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其科研投入比英法两国加起来都要多,此时日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科研大国。日本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也对教育进行了改革,虽然日本国土面积有限,但大学林立,既有公办的,也有科立的,甚至一处楼房就可能是一处有名的私立大学。
从1963年开始,日本政府就提出扩大教育规模,并增加高等院校的理科类教育。这些举措与日本科研投入增大基本同步,为日本带来巨大变化。据资料显示,从1960年到1970年的10年里,日本大学从525所增加了921所,增加了75%。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学数量的增加,才使日本大学生数量也增加。此时有更多的人进入科研领域。日本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论文大户,仅1982年一年就有一万多篇论文发表,跟在美国后面排第二。
在日本不断加大投入和扩大教育规模后,日本在二战中一些国立大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东京大学等大学,从战时的武器研究转入科学研究,既有基础,再加上雄厚的科学资金,因此这些有名的国立大学出的诺奖人员也较多。
当然从大量经费到教育投入以及大学基础,都是近年来日本不断获得诺奖的基础。
危机意识强
我们很多人都对日本严谨而不理解,甚至在垃圾分类上,以及环境卫生上,让人感觉不可理解,其实这就是日本成功之处。日本即使平均每年有一个诺奖获得者,日本依然不满足,每年都会发布“科技白皮书”,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与世界大国进行比较。
2018年,日本在科技白皮书中指出日本研究人员减少了,而且全球引用论文量,日本也降到第9位。本来变化并大,但日本总结出来,说明他们有危机感。在科技投入上,去年是2000年的1.15倍,本身也是一个增长的态势,但日本不满足,认为日本科技投入处于“停滞”状态,认为虽然增加投资,但在全球来说,是增量最少的国家。如此不满足的比较,让人惊讶。
日本近年来也意识到,随着大学生的增多,很多人才毕业后被优秀大学挖走,很少一部分选择留学或者搞科研,因此科研工作太辛苦,而且没什么待遇。这也是日本有危机感的一个因素。为了防止国内一些人产生满足感,日本不遮掩问题,甚至让诺奖获得者现身说法,指出日本在资金和研究人员数量及论文数量上不足,警惕日本如果不改善,将会错过时机,以后不会再次获得诺奖。
日本对现行的教育制度也不满,认为应该加大改革力度,因材施教。日本的这种不满足的心态是长期的,与科研需要耐心想联系的,不断的警醒,然后不断的前进,最后不断地获奖。这就是日本为何数量不断增加一个原因。
日本政府曾于2001年提出一个科技计划,力争在五十年代拿三十个诺贝尔奖,但被诺奖获得者野依良治嘲笑,他认为不可能实现,因为之前100年里日本只出过9位。但没想到,现在超额实现了计划。
不得不说日本取得诺奖,是一个综合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但日本始终处于一种“不满足”状态,这一点才是令人害怕之处。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