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最牛突击晶马战士步枪,居然是通过骗领导诞生的

汽车知识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提起突击步枪,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大名鼎鼎的AK47和M16。但无论是AK47还是M16,他们都是突击步枪的王者,但不是开创者。要说起世界上第一款大规模装备的突击步枪,那就不得不提二战时期的一个“老前辈”、二战军迷心目中的一代神器——Stg44。当然,Stg44最牛的地方还在于,它连德国元首希特勒都敢骗。而Stg44的诞生过程,真的要比“哪吒”还要曲折。

突击步枪的由来

俗话说,有枪先有弹,想要搞一支突击步枪,自然要先有合适的中间威力枪弹。相对于一战二战时期的全威力枪弹,中间威力枪弹,说白了就是一种“阉割”弹,它的威力更小、射程更近,但后坐力也更小,更适合抵肩射击的自动武器使用。德国人对“阉割”弹的“喜好”由来已久,早在1918年,德国就开始研究中间威力枪弹,并且琢磨着开发一款使用这种子弹的新步枪。然而德国军队中既有开明派,也有老顽固们,这些老顽固坚持“步枪打得越远越好”,对中间威力“阉割”枪弹深恶痛绝。然而,正当军队中的新老两派相互“斗法”时,德国战败了!!!

“欧洲大陆最强的军事大国——德国战败了,威廉二世带着他的七大姑八大姨跑了,我们没法办法,只好拿着武器装备抵工资”。作为失败者的牢笼,《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军队施加了层层限制,德国这不能干,那也不能干,自动武器研发工作自此停滞不前。当然,除了技术封锁,《凡尔赛条约》还给德国扣上了一大笔战争赔款,战败了的德国四处还款,穷的都要当裤子了,“研发自动武器”这种伤钱的事情,自然被丢到了一边。

30年代,德国人总算有了新裤子,“研发自动武器”的想法死灰复燃。很快,德国根舍武器公司推出了7.75×40mm中间威力枪弹,并推出了使用此枪弹的Mkb35自动卡宾枪。顺便说一句,Mkb35在性质上算作是德国第一款突击步枪,而世界第一款突击步枪是利贝罗勒,所以Stg44名气虽大,但只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列装的突击步枪”,而不是最早的突击步枪。

△ MKB35

△ 7.75×40实在太过稀少,随光翻遍网络就找到这么一张破弹壳

△ 利贝罗勒M1918及配套的8mm利贝罗勒弹。作为一个早产儿,利贝罗勒M1918精度糟糕,同时还有法系祖传可靠性。此外,法军没有对突击步枪概念的明确认识,利贝罗勒M1918不久就匆匆离开历史舞台

但不幸的是,德国根舍武器公司的工程进度实在“感人”——直到1939年,“四年怀胎”的Mkb35才真正诞生。比哪吒还多一年的“孕育”并没有给Mkb35带来哪吒式的万众瞩目,相反,此时德国人正准备进攻波兰,没有多余精力关注Mkb35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更何况,当时德军的枪械,什么98k、MP40、MG34,那都是当时一顶一的一流武器,并且都诞生没几年,都还崭新崭新的,实在没有换装的必要。

另一方面,部分德军高层依然不信任新生的中间威力枪弹,对其射程、威力都表示强烈怀疑。尤为关键的是,7.75×40mm枪弹采用了7.75mm口径,和德军制式的7.92mm口径八竿子打不着,想要装备Mkb35,那就必须生产一种全新的枪弹,这完全是给后勤和生产“没事找事”的行为。因此,怀胎四年、倒霉透顶的Mkb35,刚出生就死了。

突击步枪的转机

然而阿甘说过,“枪”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无法知道下一颗是什么。1939年突袭波兰后,德军分析了各个参战单位的作战报告,发现绝大多数战斗发生在400米以内,现有的7.92×57mm毛瑟弹的威力、射程都明显过剩了。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开发一款威力稍小的新枪弹呢?新枪弹威力小了,但依然足够用,士兵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武器还会更轻便,后坐力也会更小。

其实,早在1938年,德军军械办公室就已经有类似的想法,想搞一款小威力步枪弹(中间威力弹)。在新老想法的共同驱使下,德国人很快就提出了使用小威力步枪弹的新式步枪的需求:

•必须在低温和沙漠环境中保证可靠性

•抗污能力好

•操作简单

•质量必须低于Kar 98k(3.9千克)

•长度必须低于Kar 98k(1100mm)

•这款枪械必须能全自动射击,并且后坐力和射速要在可控范围内(建议射速350-400发每分)。

•有效射程达到400米,且保证足够精度

•需要能够安装枪口适配器发射枪榴弹。

很快,德国的泊伊特·维尔克公司收到了研制新枪弹(中间威力枪弹)的研发合同,泊伊特公司选择以标准的7.92mm s.S弹(s.S为schweres Spitzgeschoss缩写,即重尖弹)为蓝本进行改造,于1940年研制成功7.92×33mm短弹。相对于7.92mm毛瑟标准弹,7.92×33mm短弹装药量由47格令(约3克)减至24.6格令(约1.6克),弹头重由198格令(约12.8克)减至123格令(约8克)。

△ 大家伙和小家伙,现在大家知道为啥7.92×33mm短弹叫做“中间威力”,而7.92×57mm毛瑟弹叫全威力了吧

威力打折了,但这款枪弹的后坐力也小得多。德国陆军兵器局对这款新枪弹爱不释手,很快就向黑内尔公司和瓦尔特公司下达了研发“使用新枪弹的新式步枪”的竞标要求,项目被命名为1942年型卡宾枪(Machinenkarabiner 1942)。很快,黑内尔递交了Mkb42(H),瓦尔特递交了Mkb42(W),H和W即两家公司首字母缩写。

△ Mkb42(H),这两张图片来自一个俄文网站。。。。

Mkb42(H)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偏移闭锁、开膛待击,大量采用冲压工艺。Mkb42(H)革命性地采用了铰链连接的上下机匣布局,士兵可以打开机匣快速拆卸和清洗枪械,拆卸、组合之后又无需担心瞄具发生零点漂移。但不幸的是,Mkb42(H)的原型枪在测试中表现实在糟糕,多次卡壳、炸膛。1942年4月,当时仅有的50支原型枪中有35支被投入到了克霍姆战役,西奥多·谢勒少将率领的部队第一次将其应用于实战。

介于原型枪实在表现不佳,黑内尔后来提交了MKb42(H)的第二个原型,在1942年7月9日进行了测试,但可靠性依然不理想,第二原型枪射击3654次,共发生11次卡壳,67次未击发(第二次考核中有56次),还有许多其他结构性故障。修改后的Mkb42(H)在1942年11月被派往前线测试,终于得到了普遍赞赏。

△ MKb 42(W)

Mkb 42(W)由德国著名大师雨果·施迈瑟操刀设计,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闭锁、闭膛待击,尤为神奇的是,Mkb 42(W)采用了套在枪管上的环形活塞,带来了活塞轴线、枪管轴线、复进簧轴线共线的优势,对射击精度、稳定性有着巨大的好处。在1942年至1943年之间,瓦尔特共生产了3000支Mkb42(w)装备德军部队试用,也收获了较好的评价。

△ 美军接收德国武器时依旧缴获了不少Mkb42(w),但后来这批Mkb42(w)哪里去了呢?怎么连高清图都难找呢?

尽管MKb 42(W)比MKb 42(H)有着更好的单发精度,但MKb 42(H)凭借更好的可靠性和整体性能胜出,毕竟MKb 42(W)的环形活塞太过奇葩。更何况,当年瓦尔特公司忙着全力生产P38手枪,就放弃了对MKb 42(W)的改进。就这样,黑内尔公司的 MKb 42(H)最终胜出。

有趣的是,德国军方要求在瓦尔特公司工作的雨果·施迈瑟接手MKb 42(H)的升级工作(谁让施迈瑟是大佬呢)。就这样,在黑内尔和瓦尔特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改进后的、新一代的MKb 42(H)表现更上一层楼,当然,也不可避免被揉入了一些MKb 42(W)的设计特点。

△ 雨果·施迈瑟出身枪械设计世家,他家的作坊曾经是德莱塞步枪的供应商之一,从小在枪堆里长大,这位大佬牛逼在于,不仅枪设计的好,更是当时掌握冲压技术的一流工程师,同时人家设计的MP18和Stg44还分别奠定了两个枪型(不是两款枪,是两个种类),个人认为他是马克沁后最牛的设计师

很快,根据德国陆军兵器局的要求,黑内尔公司在11月份生产了10000支新版的MKb 42(H),在1943年春交付给东线的党卫军第五"维京"装甲师进行实战测试。测试中,MKb 42(H)优良的综合性能受到了一致认可,解决一些实战暴露出来的问题后,德国军方开始着手大规模装备MKb 42(H)。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