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成名时间到现在已经是没有什么争议了,人们都普遍认为是乾隆年间,而这部小说一出版便是受到了无数人的青睐,随后在民间广为流传,那这其中有两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位便是后来的续写后四十回的高鹗;还有一位就是商人程伟元。由于在他们之前这部小说是以手抄本的方式流传于世,可是当高鹗读到这部小说之后极为喜爱,所以开始研究这部小说,最后又和程伟元一起合作,补齐了后面的四十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于是开始正式地出版,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这部小说也就再次正式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
虽然现在很多人对于高鹗的手四十回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狗尾续貂,当然这样的一种评价也太过于片面,还是当代著名学者杨绛说得好,高鹗的续写也不能说是完全失败,也有可取之处,甚至于有的情节比原著还要好。那她的原文如下: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多么入情入理。曹雪芹如能看到这一回,一定拍案叫绝,正合他的心意。故事有头有尾,方有意味。其他如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黛玉临终被冷落,无人顾怜,写人情世态,入木三分。
当然这也是杨绛个人的看法,但是也足以说明她个人对于高鹗的续写,有的地方,还是持肯定的态度,她的这种评价,也是比较正面。毕竟《红楼梦》在流传程度上,高鹗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不是他续写了后四十回,我们也很难读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毕竟在他之前,这部小说的草稿后四十回就遗失了。
《红楼梦》出版之后可以说是引起了连锁反应,据说连当时的乾隆皇帝也都读过,当时乾隆身边的大红人和珅有一天得到了这部小说,于是为了拍马屁,把这部小说送给乾隆皇帝读,可是当他读过了之后,冷冷地说了一句话:”此乃明珠家事也。“和珅也没有想到,自己拍了乾隆皇帝一辈子的马屁,没有想到却是拍到了马蹄子上。
那么问题就来了,正是由于乾隆皇帝说过了这么一句话,所有很多人也就认为《红楼梦》里的故事,那所描写的正是纳兰明珠家的故事,而书中的贾宝玉的原型也正是纳兰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那么是不是这样呢?
纳兰明珠也就是康熙朝有名的一代权臣,当时深得康熙的赏识,而他的长子纳兰性德,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那一定是不会陌生,也正是清朝最著名的词人,写过了无数经典爱情词,想必大家也都非常的熟悉,一些经典的词句更是脍炙人口,例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而今才道当时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生一代一双人。”等等,那都是出自于纳兰性德的之手,而且这些词句感人肺腑,读来也是令人肝肠寸断,让我们感受到了纳兰性德的一片深情。
我们从纳兰性德的一些词作中,也的确是能够感受到他的一片柔情,那关于他是贾宝玉的原型,也就成为了很多人所研究的对象。如果我们细读《红楼梦》的文本就会发现,其实小说中的贾宝玉这个人物性格上,虽然和纳兰性德有几分相似,可是在读书方面,那是不如纳兰性德。要知道当时的纳兰公子,可是学富五车,还在19岁的时候就写了一部著名的儒家经典《通志堂经解》,而且在文学方面,也是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这一点上两人是完全不一样。
但是我两个的出身,以及他们之间的那份柔情,却又是有几分相似,纳兰性德一生也是为了一个情字,贾宝玉的一生也同样也是活在情字里。而且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是有过交往,两个人可以说也是好朋友,当时的曹寅还写过诗夸赞纳兰性德,里面就有这么两句:“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曹寅是极为欣赏纳兰性德,从他这两句诗中,可见两人的关系也是不错,不过要说纳兰性德就是贾宝玉的原型,可能还不太能够说明什么,至少可能曹雪芹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或多或少有着这个纳兰性德的个性。这也就使得我们在读这部作品时,再结合纳兰性德的出身,以及乾隆皇帝说过的话,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贾宝玉的原型那就是纳兰性德,所以不太能够成立。
所以最后总结起来,贾宝玉的身上可能有一些纳兰性德的影子,这也可能是曹雪芹在塑造这个人物时,他在无意之中融入了纳兰性德的一些故事,这也就使得贾宝玉这个人物,使得后世的读者会有一种错觉,会认为他就是纳兰性德的原型。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可能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借用了很多人物的特征,从而才把这个人物描写得如此成功。从而使得我们会产生错觉,这也正是《红楼梦》这部小说最伟大的一个地方。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