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千古第一枭雄人物,巨鹿之战,灭章邯,王离,坑杀秦军三十万;彭城之战,三万破汉军五十六万。所经之战几乎每每都能以少胜多,无论是单挑战斗,还是指挥作战,他的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简直可以被称作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男人!虽然,他在与刘邦的对抗中失败了,但他在无数人的心目中仍然是一名顶天立地的英雄,虽身死其名犹在。他的一生短暂却又辉煌,就连最终的胜者刘邦在这段历史中都成为了他的配角。
他比刘邦小24岁,但多年来与其分庭抗礼,并且还占据优势,只是最后决策失误,无奈在乌江前选择自杀。一代枭雄,最终竟然落到如此田地,自己亲手结束了自己的性命,这是何等的悲戚!在当时的情境下,他除了自刎还有别的路可以走吗?是的,他有,他还有两条路。第一条,选择奋力抗争,战死。事实上,项羽最终的自刎与战死并没有什么分别,他并非看到刘军强大,感到不敌,畏战而死,而是短兵相接之后,受到重创,无力抵抗之际选择对自己补刀。毕竟,以他的骨气,以他的骄傲,断不能容忍成为俘虏、阶下囚。第二条,过江东。诗人李清照怀念他时曾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佩服、赞颂项羽的勇气与决定,但同时也说明了项羽当时本可以选择逃脱。那为何项羽宁可死,也不愿先逃,再养精蓄锐、卷土重来呢?一曲楚歌,不仅仅击垮了楚军,同时也击垮了项羽,他怀抱美人,痛饮流泪,《大风歌》一词中道尽了他的悲壮与沧桑,他仍然是那个有勇有谋的项羽,仍然是那个才气逼人的项羽,可为何时局竟到了如此地步,他不明白为何自己会败。随后,他带着八百精兵突围,被灌婴一路追杀,到了东城之时,身边已经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击的敌人却上千。
他自知今日无法脱逃,下令死前一定要与敌军痛快一战,左杀右杀,的确十分勇猛。逃到乌江之时,遇见此处亭长,亭长劝他先坐船回到江东再从长计议,然而他想到自己曾经少年锐气,何等快意,江东子弟八千人随他作战,如今只他一人能够归还,即使江东的父老乡亲们原谅了他,不在意他的失败,他也没有脸面去见他们。随后下马,与刘军直面交战,多处受伤之后自刎。项羽有一句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人生得意之时,他还乡享受众人的折服与钦羡,落魄时,他也不想让曾经的他们看到自己现如今的样子,他一生骄傲,将颜面看得比什么都重,宁可死,也不想要现出丑态。
千百年来,一直都有人疑问,假如项羽当时登上了亭长的船,回到江东,那他是否能够重新积蓄自己的力量,反败为胜呢?答曰:不能。性格决定成败这句话在项羽身上完全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之后的做法,决定了他的用人,更是决定了他的决策,他是一名优秀的将军,优秀的军事家,但他绝不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刘邦虽没有他的英雄豪气,但他是个实用主义者,人才适合什么位置就将其放在什么位置,政治上的婉转斗智不是项羽能够玩得转的。
他自视甚高,然而他本质上对于权力、地位看的并没那么重,他看重的是胜利与否。在察觉到自己败势已定时,他脱口慨叹的是他的美人,是他的宝马,却绝口未提他的江山。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说的最多的话是“天要亡我”,他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也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错,只是因为上天不站在自己这一边,这才导致了失败。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已经丧失了斗志,楚歌击溃了他心里最后的防线,在乌江船前,他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那个时候的他绝望之中已经认命,他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并且将罪责全都归咎于上天,即使回到了江东,他也不是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了。最后,依他的性格,自刎而死,是最体面、最轰轰烈烈的选择!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