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时期曹魏赋税改革策略——以“屯田制”为例进行阐述
相信一提起
“屯田制”
,很多人都会自然联想到曹操。因为在曹魏时期曹操曾大力倡导“屯田制”,而纵观古代中国历史屯田规模之大,影响力之深远、作用之明显者无出其右。但是“屯田制”并非曹操时期的创造和发明。
早在公元前169年西汉文帝时期,就曾有过“戍边屯田”的政治行为。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西域屯田”,而此时的屯田一般泛指军屯。不仅规模比较小而且基本位于西、北部边陲。相比较于曹魏时期的“屯田”来说可谓小巫见大巫。
而且西汉文帝和武帝时期的“屯田”制度,一般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意义。文帝时期戍边屯田的人员,基本上都是罪人、奴婢以及农民。从“戍边”这两个字来看,就可以很清楚此时的“屯田”,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边疆领土安稳。而“屯田”的实际意义似乎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汉朝之后“屯田”以备军需以及税粮的政策,被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这对于国家粮食储备、经济发展、战时需要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
曹魏时期正处于群雄逐鹿、三国鼎立时期,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之下能够法古通今,积极实行“屯田制”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曹魏赋税改革之“屯田制”
“屯田制”虽然始于汉武帝西域军屯,但其实它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赋税制度。既包括军屯也涵盖商屯和民屯。无论哪类“屯田制”,都是利用朝廷士兵以及失去土地的流民,在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开垦种田。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以农养战”的目的,同时,也能在发生战争的时候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公元196年曹操与谋士们分析天下大势之后,决定采纳谋士枣祗、韩浩的“屯田制”建议。
曹魏时期的“屯田制”相对于汉朝时期来说比较单一化,就是招募农民然后进行“屯田”。一开始是以许昌为据点开始试验“屯田制”的功效,通过“屯田制”许昌当年收获“谷百万斛”。
据《魏书》记载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
至此,曹魏时期的“屯田制”开始大面积推广到各州郡。主要是由当地的“典农官”来执行这项工作,他们不断招募农民开垦和耕种荒地,曹魏时期的“屯田制”实际上就是单纯的“民屯”。而参与到“民屯”中的农民,可以获得免服兵役和徭役的权利。
曹操通过大力发展“屯田制”政策,不仅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农力资源,他积极鼓励生产的行为,也获得了“谷百万斛”的成效,而且还为后曹魏政权储备了大量的军用物资
,同时,“屯田制”政策对于增强国家实力,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曹魏屯田制形成过程和影响
曹魏时期大力倡导的“屯田制”,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分为“民屯”和“军屯”两类。所谓“民屯”即每50人为1屯,每屯设置相关的主管官员。这些官吏通过招募以及官吏农民,来推进“屯田制”政策不断发展。“屯田”所获得的收成,由政府和农民按照比例分成。
尤其是对于使用“私牛”者,收成的分成比例甚至会高大官民对半。但是在实行“屯田制”期间,所有的“屯田客”不得擅离职守。而“军屯”方面则是以“士兵”作为屯田的主要劳动力。每屯以60人为1营,士兵们需要“一边戍守,一边屯田”。这样既不耽误“屯田”也不耽误打仗。
但是在曹操开始实行屯田制”政策之时,其实也遇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魏书·司马朗传》记载:“又以为宜复井田。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业,难中夺之,是以至今。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复之。”
这段话简单的说就是自“黄巾起义”以后,人民流离失所、地主阶级也失去了很多土地。所以出现了很多没有主的土地。这些土地没有耕种是在是一种浪费,不仅对国家发展不利而且也会导致军粮欠缺。司马朗建议曹操利用这个时机实行“井田制”。
但是曹魏政权的当家人曹操,从当时的实际历史环境考虑,并么有采纳恢复“井田制”的建议,而是坚定信心大力发展和实行“屯田制”。事实证明实行“屯田制”,不仅为当时的曹魏政权打下了厚实的家底,同时也为当时东汉末年政权奠定了稳定的国家环境。
“屯田制”在曹操的大力支持下,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当时,为了能够让“屯田制”得以顺利发展,曹操决定农具和耕牛由朝廷提供,而且年底的收成按照“朝廷六耕种者四”的比例分配。
“屯田制”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在曹魏时期形成了一种以古代“屯田制”为基础的,更加完备的农业“民屯”制度。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三、“屯田制”对曹魏赋税改革策略的影响
曹操为了让“屯田制”能够得到持续发展,在实行“屯田制”政策之前,曾颁布过一个《收田租令》,他强调:“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屯田制”是曹操在曹魏政权初期,为了能够获得百姓支持以及强大自身实力,所作出的一个政权选择,不仅符合当时的历史大环境,而且也为曹魏政权后续的继承者们,开启了一条“轻税”之路。
“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耶?”通过“屯田制”政策,不仅使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而且对于安置流民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恢复农业生产,以及“以粮养兵”政策的推行,都具有历史必然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为曹操统一北方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
但是从现实角度来讲,“屯田制”虽然对当时的农业发展,以及曹魏政权的巩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屯田制”的分成比例过于严苛,而且大量“屯田客”由于不得离开耕种土地,尤其是屯田士兵更不能擅离职守,所以,也使嗯嗯,大量的农民和士兵苦不堪言。
最重要的是“屯田制”政策,虽然就有一定历史必然性,而且也为当时的曹魏政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由于三国时期战乱依然比较重要,所以导致大量“民屯”以及“军屯”,由于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而不得不荒废。
四、结语
我们在看待任何历史事件和相关的政策时,一定要将其放在当时的大背景之下才能显得更加客观。曹魏时期所实行的“屯田制”政策,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从其本质上来看,其实也是一种为政治而服务的政策。
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之下,“屯田制”政策绝对是一种可圈可点的“救世”政策。但在这种政策不断推行的过程中,很多弊端和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而且“屯田制”政策出现的背景,其实与曹魏时期的战乱和农民流离失所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
1.吉家友《曹操行屯田而弃井田的历史趋势》
2.开封师院历史系调查组《曹操的屯田制与儒法斗争》
3.沈祖祥《曹操研究的历史反思》
4.姜舒强,黄月胜《略论曹操屯田兴农思想及其影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