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典的才具,他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但机遇这个东西,可遇不可求。他完美错过了各个“刷功勋”的时机。家族入伙早,本人资历浅李典家族,是曹操集团创始团队的一员了。初平中(大约191或192年),曹操刚开始创业时期,李典的叔父李乾就带领家族一起投奔了曹操,开始跟着曹操混了。他们一起击败黄巾、击退袁术,在兖州立稳脚跟。李乾死后,李典的从兄李整接过了宗族管理,继续帮着曹操平定兖州各县。200年,官渡对峙期间,李整去世,李典才开始接过部队。190年-200年,正是曹操集团战事最密集的“刷功勋区”,李典因年幼+未领军,完美错过。
因此,尽管李典入伙时间很早,但在200年之前,部队的领导是李乾、李整,李典并没有出头的机会。李典开始正式接过部曲时,20岁左右。就一个新人来说,20岁,还算早。但对比曹军众将的资历来说,200年,已经晚了。环顾四周:乐进、于禁、徐晃、张辽,已经在曹营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即将入伙的张郃,也早已是一员威名远扬的大将。资历浅,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不易争功。李典不争功。一则因为性格儒雅;二则因为资历浅,与需要经常配合的名将争功,对李典一点好处也没有。智将之风尽显,遗憾功劳不大尽管出头晚了一点,但李典毕竟还年轻,有的是机会建功立业。李典也表现出了不输于“时之良将”的才能。202年,李典和程昱一起运军粮。袁军部将高蕃在河边,断绝河道。曹操指示:“水路过不去就走陆道”。李典认为:“敌人兵力不强,不过就是仰仗水势,还有轻敌之心。我们现在杀过去,一定能击败对手。“于是,率军渡河猛击,一举打通河道。同一年,李典和夏侯惇、于禁一起驻叶,抵御刘备。刘备烧营诈败,李典识破刘备诈谋:刘备无故撤军,必有诈谋;南方路窄林密,不可追击。夏侯惇不听,结果中伏大败。幸李典率后军至,才救出夏侯惇,逼退刘备。可以说,李典在这两战中,善于观察敌人意图,善于审查地势,表现出了智将风采。相比之下,已经名满天下的夏侯惇、于禁,还不如李典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200-208年,正是官渡之胜红利大爆发的时期,曹军横扫河北、直击乌桓,诸将战功都很大。相比之下,初出茅庐的于禁尚没足够的机会立功。可惜,这两战,一次是发生在后勤运输中,规模不大;一次发生在败战中,受拖累。威震逍遥津的张辽背后,是负重前行的李典李典一生中,最辉煌一战,就是与张辽、乐进,一起进行的合肥之战。张辽、李典组队出城,八百人,主动出城,攻击孙权。张辽足够猛,他趁吴军混乱,率少量人马阵斩陈武,直逼孙权,又反复进出,救出军队。可是,容易忽略的是:张辽猛烈冲杀的背后,是李典的负重前行。张辽、李典一起出战,张辽既然亲自率少数军队向前,剩下的几百步兵,就得李典指挥了。
张辽率少数人横行无忌、风光无限时,背后的李典正带着大队艰难地抵御着重整起来的吴军的攻击,费力不讨好。一支优秀的军队,既需要张辽这样风光无二的猛人,也需要李典这种费力不讨好的猛人。只是:费力不讨好,之所以不易,正在其消耗大、功劳小。遗憾的英年早逝尽管战后封赏时,李典的封赏远低于张辽、乐进,但更为年轻的李典,显然已经具备了名将的素质。36岁,对一位将领来说,还年轻,他至少还还有10几年的时间,去博取功业。可惜,合肥之战后不久,李典就去世了。就才能而言,在李典短暂的军事生涯中,他表现出了名将所需要的一切素质。未必不如五子良将。但就功绩而言,他与五子良将确实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如果他年纪稍大一点点,早些领军参加曹操早期的群雄争霸战,或者他晚走一点点,参与后期与诸葛亮等人的角逐,或许,他的功绩或许远远不只如此。朋友,如果您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出生时间,请照顾好身体,延后自己的死亡时间。也许,精彩的还在后面呢。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