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的悖论:割让土地未必会亡国,一切都在看格局
相信不少人读过六国论,这里面开篇就讲到了,六国之所以灭亡其根本就在于,相互之间贿赂秦国,并且争相割让自己的领土,成为了亡国之兆。这种观点,以前读书的时候还觉得很有趣,但现在只要了解了一些历史就会发现,六国论虽然写得好,但是它对于国家历史的分析却还处在一种表面之上。其实割让领土未必会亡国,真正的国家存亡要随时势而动,应格局而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当年6国论的悖论。要想理解这个悖论,我们首先以韩国为例,当年韩国是战国七雄里面最弱小的一个,而且是地位最尴尬的一个,因为它处在了几大强国的中央,魏国可以拿他开刀,秦国与楚国也是可想要瓜分了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它一方面无法真正做到富国强兵,因为周围的大国会干预他,另一方面他又无法真正保证自己的领土主权,因为所有的大国都想要瓜分它的领土。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韩国必须要找到一个委曲求全的办法,因此在历史记载中,韩国显得最没有骨气,一方面倒向秦国,另一方面要倒向魏国,甚至还在一些时间里面,倒向了赵国和齐国。如此的颠三倒四,虽然看起来非常的疯狂,但实际上,却是由于地缘政治压力的不得已,一切都只是为了生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韩国陷入到了一个土地危机之中,所有的强国都想要攻打他哥让他的领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韩国的统治者意识到领土注定保不住,所以他选择了以土地换和平,然后以权衡之术来保证安全的做法。例如当年的长平大战之前,就是因为秦国在攻打韩国,最终韩国把领土让了出去,并且以巧妙的手段转让给了赵国。这样的结果就是,韩国避开了战争的危机,而且逼着秦赵之间一场大战,结果赵国被打垮,秦国也被打伤,就这样韩国迎来了几十年的安全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六国论认为以土地换和平注定失败,这种言论不能说错,但是却并不合时宜,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安全一直随着时势而变动,像韩国那样的情况,为了真正的生存下去可以割让领土,可以以领土来运用权术,利用各方的矛盾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后来在清朝时期,李鸿章曾经多次运用这一招,不也保证了清朝的安全吗?所以割让领土的确是重罪,但是在国家安危之际,割让领土也是不得已的求全之策,只不过要运用上韩国与李鸿章的保全之道。因此亡国亡的是国家的根基,而不是随时势而动的委曲求全。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