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是否对多尔衮nnux快递查询藏有爱意,为何死后不愿和皇太极合葬?

军事新闻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孝庄和多尔衮,一个美丽聪慧,一个雄才大略,一个主掌后宫,一个执政外朝,同样优秀,他们之间难道没有萌发出一丝英雄惜英雄的情谊?没有资料记载他们的情感,我们只能推测。

起初,多尔衮的母亲死后,皇太极将多尔衮收养在宫中。这就有很多机会接触孝庄。孝庄进宫时,仅比多尔衮小一岁。他们年龄相近,应该有很多共同的语言,也许曾~起去骑马射箭。当时豪放的满族和蒙古族还没有完全接受中原的伦理道德,因此他们的举动不会受到人们的谴责。但他们碍于名分仅仅是互有好感,并没有暧昧关系。

孝庄的姐姐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后,孝庄就失宠了。多少次人对孤灯、身守空帷,多少次见花落泪、对月伤怀,其中的悲苦只有孝庄知道。一个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血脉里流动的是蒙古民族豪放粗犷热血的20多岁的美丽少妇,在受到丈夫冷落时,身边又有一个志趣相投、智勇双全、威武英俊的男人,移情别恋,是可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们互相爱慕,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爱恋,虽然从未向对方吐露但彼此心照不宣。当时的条件,只给了他们家庭宴会、祭祀、多尔衮进宫请安等一般的相见机会,使他们很难如一些野史传说中的那样真的达到私通的程度。

皇太极死后,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现实让他们成为了敌人,他们不由自主地处在政治斗争中,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多尔衮一直想当上皇帝,而孝庄则想让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他们曾经接近过的心在权利的诱惑下远离了,他们甚至互相算计,不得已而算计。

孝庄为让儿子顺利继承帝位,拉拢各方力量,使得多尔衮势力不敌,只好接受孝庄拟定的方案,立福临为帝。孝庄对权势过重的多尔衮并不放心,想方设法用其他力量牵制多尔衮。多尔衮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为篡权做准备,压制福临,不给福临帝王应有的系统教育,企图自己永远掌政。孝庄在这种情况下能做的是教福临忍辱负重,保全性命,静静地等待时机。这是一种奇怪的关系,孝庄既依仗多尔衮又抑制多尔衮,多尔衮则尊孝庄而打击福临。

孝庄与多尔衮也许是一对不幸的人,他们是世界上最有可能成为伴侣的人,但他们两个又是最不能相伴在一起的人。谁叫命运将他们放在相互敌对的位置!民间传言,孝庄为保住儿子福临的皇位,主动下嫁多尔衮,这不符合史实。因为下嫁意味着孝庄失去两黄旗女主子的身份,变得完全无依无靠,本就势力单薄的孝庄不会做出如此不明智的行为。

多尔衮始终对孝庄怀有一种敬爱,佩服她在政治风浪中所显示出来的魄力和睿智。多尔衮可以制造阴谋和诡计去迫害任何阻碍他前进的人,但是,他似乎没有设计陷害过孝庄。不过,他明白自己得不到孝庄。清朝法律已明确禁止族内婚,多尔衮强娶侄媳为妻,已犯重罪,如果再娶太后,那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史书记载,多尔衮对女人的迷恋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命令征八旗之中选择美貌的女子送入工府,甚至在归顺的部落中选取有姿色的已婚妇人。他迫不及待地迎娶美貌的朝鲜公主,却在成亲的第二天变了脸色,对朝鲜使臣连连抱怨,声称公主姿色不美,侍女更是丑陋不堪。他似乎处于一种空虚的状态,无论怎样也得不到满足。不知这是不是因为他得不到孝庄?难以言说。

孝庄的情感却很难窥见。孝庄似乎不记得他们年幼时曾一起游玩,残酷的政治斗争让她的每根弦都绷得紧紧的,她不敢掉以轻心,生怕一个小的疏忽,就断送了儿子的皇位。孝庄每时每刻都在想办法防范、牵制多尔衮。后来,多尔衮死了,孝庄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对于多尔衮的死,除了轻松,孝庄难道没有其他的感受吗?她心中难道没有一丝失落吗?至少失去一个强劲的对手,心里总该有些不习惯吧?或者此时会浮现年幼时的记忆,让人有些感伤?

多尔衮死后,孝庄让顺治追封他为义皇帝,也许不过是为了安抚追尊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党羽。追封40天后,开始清算多尔衮的罪行。那些出面揭露多尔衮罪行的王公,是经孝庄授意的。如果孝庄对多尔衮有过感情,她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做这些事?她会感叹政治与情感的冲突吗?她戴着权力的面具,让人无法猜测她的内心。她对多尔衮,怀着什么样的感情?难以言说。

孝庄太后临死前,对康熙说:“太宗皇帝安葬已久,他的梓宫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动过了,不可为我而去打开。我心里想着你们父子两人,不想远离你们,一定要在孝陵的附近为我找一块地方安葬,这样我也心满意足了。”

这倒不是孝庄太后有什么苦衷,而是她充分考虑到了入盛京清皇陵有不便之处。满族入关以前,实行火葬。由于受汉族社会观念和土葬习俗的影响,满族也逐渐认为火化为不孝不仁。所以,孝庄知道自己死后,必定是土葬。可是皇太极的陵墓也许需要改建,才适于放三个骨灰罐和一口大棺木。正是考虑到这个,孝庄太后才放弃与丈夫合葬的礼俗,要求孙儿给自己另找一个安葬之所。康熙不敢违抗祖母的遗旨,特将慈宁宫东边刚建成的五问大殿折运至清东陵,建起为孝庄停灵的“暂安奉殿”。暂安奉殿之称,说明只足暂时安放在那儿,等将来决定好了再移动。可能康熙拿不准不送祖母遗体去盛京与祖父合葬,能否被后世接受,一直未下最后的决心。康熙晚年一直为诸子争储而心力交瘁,无暇顾及,将祖母棺椁一放就是36年。

雍正三年,雍正皇帝根据曾祖母暂安以来,皇父长寿,子孙繁衍,海内升平,便认定“暂安奉殿”所处的位置是风水宝地。又以占代合葬的礼俗,原无定制,“神灵所通,不问远近”,于是打消将曾祖母合葬昭陵的念头,决定将暂安奉殿在原地建为昭西陵。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