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娄巷迄今已有近900年历史,是无锡老城区内现存历史最悠久、文脉底蕴最深厚的街巷之一,于2002年10月22日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世居于小娄巷的谈氏、秦氏、孙氏、王氏四大名门望族,历史上科名累累,民间相传,从宋代至清代(一说是明清两朝),从小娄巷里曾走出过1个状元、13个进士(一说11个,一说12个)、15个举人、近80个秀才。由于小娄巷多世代高门簪缨之族,据说历史上在小娄巷朝廷勅建的牌坊有7座之多(一说有9座),有绣衣坊、钟秀坊、毓英坊、文献坊、进士第坊、丛桂坊、进士世家坊等。
小娄巷谈氏的进士和举人
据《无锡谈氏宗谱》的统计和对相关《无锡县志》的考证,宋元明清四代,小娄巷谈氏先后共出过9名进士,除谈信外,还有:
谈谊,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考中进士(黄公度榜);
谈钥,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考中进士(黄由榜),署御枢密院编修;
谈子善,元代至元年间(1271—1294年)考中进士,官授四川成都府推官;
谈经,明英宗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考中进士,授户部主事;
谈纲,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考中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山东莱州知府;
谈恺,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考中进士,官授三省巡抚、兵部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
谈孔猷,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孝中进士,授教谕;
谈思永,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考中进士,任西安府知府、松江府教授、国子监助教。
另据《无锡谈氏宗谱》统计和对相关《无锡县志》的考证,在明清二代,谈氏考中举人的有谈泰(明宣宗宣德七年即1432年考中举人)、谈一凤(明孝宗弘治五即1492年考中举人)、谈荔孙(清光绪二十三年即1897年商科举人)、谈缙等十二人。而考上秀才的更有数十人之多。此外,还有许多虽不是进士、举人,但对地方历史文化作出很大贡献的名人,如谈绰、谈复、谈悌、谈修、谈志伊、谈寿龄等。
小娄巷秦氏的进士和举人
据《锡山秦氏宗谱》记载,小娄巷秦氏为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秦观之子秦湛的十世孙秦惟祯的后裔,秦惟祯是无锡秦氏家族的迁锡始祖。秦惟祯之孙秦彦和在元代末年,从胡埭迁居城中六箭河北岸玄文里,其后裔被族内称“河上秦”。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 1486 年),秦惟祯七世孙秦金又自胡埭之张舍迁居县城西水关,其后裔被族内称“西关秦”。河上秦与西关秦是城中秦氏家族的两大支系。 明英宗天顺三年( 1459 年),秦彦和之曾孙秦夔、秦孚同时中举,此后,秦夔和秦金连捷为进士,从此奠定了无锡秦氏家族发迹的基础。嗣后子孙蕃衍,“河上秦”栋厦云连,鳞次栉比,跨师古河(即六箭河,现崇宁路)两岸都是秦姓住宅。清初,又向大、小娄巷、中市桥巷、东河头巷、虹桥下、县下塘等处发展,小娄巷秦氏即自此世居于此,直到现在。
明末清初以来,谈氏家族衰落,而与谈氏家族有多代姻亲关系的秦氏族人科举鼎盛,官运亨通,继而代之,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和无锡一大望族。 秦氏家族是从耕读世家进而为书香门第的文化世族。明清两代,秦氏要求子孙走读书应考入仕的道路。无锡科举之盛,秦氏独领风骚。据北京孔庙的明清进士题名碑统计,无锡秦氏有 33名进士。据明清《无锡县志》、《锡山秦氏宗谱》《家谱》、《诗钞》、《文钞》、《锡山游庠录》等文献统计,无锡秦氏有举人 76名。 在 33名进士中,先后有 13 人点为翰林,入翰林院任职,还出现了“一门三探花”之盛事,有三人(秦鉽、秦勇均和秦蕙田)列为一甲第三名探花。
小娄巷孙氏的状元、进士和举人
小娄巷王氏的科举题名者
来源:无锡城俚厢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