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风云诡谲的是体育赛场,殊不知体育本身也不例外。
没有人想到一向作为顶级IP的NBA居然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与原则问题,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众多原与之合作的品牌纷纷发声,表明立场,划清界限。
一定程度上,这也体现了国内品牌商的无奈。 之所以面对国际顶级体育IP趋之若鹜,也是“形势所迫”。 多年来,国内并没有极具规模的同类IP,只得远走海外。 然而,一旦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稍有差池,便退无可退,陷入窘境。
正所谓,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怎样的初心,方能立于不败?
任何一个品牌对体育IP怀以某种诉求都情有可原,无可厚非。 不过两种动机的差别就能明晰左右。
第一种动机是让体育IP的种种效应服务于品牌或产品,这正是绝大多数品牌主的做法,符合基本的商业逻辑;
第二种动机是寻求品牌与体育IP的共同成长,这不仅需要找准契合点的独到眼光,更需要不计眼下、谋局长远的魄力。
如果这两个问题含混不清,或压根没有想过,那只不过是被热度牵着鼻子走而已。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认清体育的本质——体育服务于人,并且是无差别的与全体国民相关。 在当今,全民健康、全民运动、全民健身等主张被众多国家列为国家层面的倡导和主张就可见一斑。
构建高屋建瓴的视角,才能真正审视体育两字背后的真正蕴指; 把握国民体育的脉搏,方能让体育与商业的结合立于不败之地。
初心不易,但更难的是坚守
2008年的北京奥运作为中国体育史上的划时代事件,自然也是诸多品牌的集结所在,伊利就是其中之一。 面对这一国之大事,伊利早在2005年就投身其中,是唯一一家为北京奥运提供乳制品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北京奥运,为伊利打开了一扇门。 除了借助奥运的广泛影响将品牌影响力传遍大江南北,伊利更多是沉下心来,将奥运作为助力中国体育升级的重要平台,作为提升国民健康的关键载体。
【伊利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
北京奥运之后,伊利的身影始终与中国体育事业相伴,成为中国军团远征2012伦敦奥运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幕后团队的一份子。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合作伙伴名单里依然有伊利的名字,并且这十余年来,伊利始终是中国乳制品行业中的独一份。
【伊利14年来持续不断的为中国体育事业提供营养助力】
而在没有奥运会的日子里,伊利依然活跃在中国体育事业的建设中。 据伊利官网的数据显示,伊利已经累计为全国32个训练基地的640个训练场馆、数万名运动员提供不间断的营养助力,并全力支持国家体育总局展开众多推动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活动落地。
【伊利活力冬奥学院,免费为没有滑冰滑雪经验的普通民众提供学习体验机会】
而今,伴随2022的脚步临近,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又面临新的需求。 在北京市申奥报告中,我国政府向国际奥委会做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承诺。 这表明中国申办冬奥会不仅仅是竞技层面的争金夺银,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通过冰雪运动而受益,尤其是让青少年群体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
【伊利活力冬奥学院,免费为没有滑冰滑雪经验的普通民众提供学习体验机会】
一方面,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达成7年战略合作,为冬季项目备战冬奥、运动员梯队建设、专业营养开发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联合北京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共同创立“活力冬奥学院”,免费为没有滑冰滑雪经验的普通民众提供学习机会和体验机会。 在各大自媒体平台上,活力冬奥学院也成为每年冬天最热的讨论话题之一。
【伊利活力冬奥学院,免费为没有滑冰滑雪经验的普通民众提供学习体验机会】
或许,在伊利的心中,是对中国体育的守护,将这份初心变为了恒心。
以持之以恒,收获共同成长
持之以恒终有回报。 伊利伴随中国体育十四载,是中国体育腾飞十四年,也是伊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四年。
过去以来,中国体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壮大,除了北京成为举世瞩目的“双奥之城”,无数传奇也被口口相传,李娜成为第一个揽获大满贯的中国人、中国实现了冬奥金牌零突破、全民健身和运动人数突飞猛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人数已接近4亿、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高达90%……
在与中国体育共进步的同时,伊利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成长。 据其2018年财报显示,营收近800亿,同比增长115亿,净资产收益率位居全球乳业第一。 而在今年8月由国际品牌价值评估权威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19年全球最具价值食品品牌50强”排行榜中,伊利连续两年高居全球三甲,位列亚洲第一。
这对我们的启示就是,一个品牌、一个企业只有对自身国家事业的长情与肩负,才能取得真正的蜕变和强大。
品牌国际化之路的起点不在海外,就在脚下。 ▲ 推广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