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众审美和流行风潮,无论你是出生在哪个年代的人,你都会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而审美的体系、流行的变革,都和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意识形态有着诸多的关联,从我们国家来讲,70年代爱英雄形象、80年代爱奶油小生,今天的姑娘们爱小鲜肉,而90年代,就是一个爱丑星的时代,姜文、陈佩斯、梁天、葛优、谢园等都是代表人物。
而今天我们想要讲的就是王志文,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就会有不同的见解:王志文怎么就丑星了?姜文怎么就成丑星了?谢园长得也很有范儿啊?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这些演员其实从五官上讲,都算不得“标志”,我们之所以认为他们不丑,其实还是源于他们个人所散发出来的独特气质,个个都算的上气宇不凡。
而王志文在那个年代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他形象特别,演技另类,又出现在那个特别的时代中。
和很多人心目粗旷豪爽的北方汉子形象不同,王志文出生在上海,在成年以前,他和每个上海少年一样过着上海人的生活,虽然王志文的家庭算不上什么富裕,但作为一个典型上海人,他们都很注重生活的细致程度。
父亲喜欢养鱼,做沙发,电扇,台灯,还会做一些蜂窝煤的模具,一个不折不扣的生活小能手,而母亲也不甘示弱,她会自己做衣服、会给人理发,他们一家人的服饰和头发,都是由母亲一手打理的,所以王志文从小就是个体体面面的精致男孩。这也为他后来的形象塑造风格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东边日出西边雨】
而王志文能够选择从事演艺事业,很大程度上也是家庭的熏陶,由于父亲很爱看电影,经常带王志文一起去电影院,在这个如梦似幻的空间中,王志文和“影视”有了第一次亲密的接触,逐渐地,他开始对于影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孕育出了埋在自己内心的想法。
然而正当王志文沉浸在电影无比精彩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的时候,家父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生命,那一年王志文13岁。
而5年后18岁王志文没有忘记的儿时的梦,他决定要在演艺圈混出个名堂,一心想要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而家人得知他的想法之后,却分纷纷摇头,不赞成他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由于王志文相貌平平,在当时的影视界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黑冰】
按照道理来说,母亲的看法不无道理,但王志文偏偏不信邪,他一再坚持,甚至对母亲说了重话:“这200块就当我跟你借的。”
手中攥着“借”来的200块钱,他之身前往成都进行专业课考试,在即将高考的时候,他遭遇到了和父亲一样的宿命,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将他撞飞,倒在地上的王志文耻骨断裂,命运似乎已经对王志文踏足演艺事业的愿望宣判了死刑。
王志文在这种情形下理应是不被允许参加考试的,然而全家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感动了校方的老师,他们决定为他开放绿灯,允许他被人推着担架进入考场。
就像一个励志电影中热衷描绘的完美结局一样,王志文躺在担架上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
毕业后的王志文在学校担任老师,并在那个时期和正在北影读书的徐帆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师生恋,具有独特气质的王志文让徐帆对其投入了很深的感情,然而作为南方男人的王志文,却拥有着北方男人的暴脾气,尽管大部分情况下徐帆对王志文都是千依百顺,在气在头上,徐帆也会被这个“直男癌”的鼻祖赶出家门。
当然,如果没有王志文和徐帆这对恋人最终分道扬镳,也就没有王朔带着小弟冯小刚前来“趁火打劫”,“趁虚而入”,“上山摘桃子”的一段佳话。从而也成就了冯小刚和徐帆这对铁打的夫妻,至今相濡以沫的神话。
然而在90年代被称之为“情圣”的王志文从不缺少恋人,其中不乏江珊、许晴这样的影坛女神。
神采奕奕,文质彬彬,棱角分明、高大精瘦,既温柔细致,懂得生活情趣,又拥有男人说一不二的强硬与威严,王志文一时间成为了当时很多女孩子们新的追求标准,尤其在参演了王朔小说改编的《过把瘾》之后,连他暴躁起来发脾气的神态都令人觉得独具魅力。
受当代“大众文化”的影响,王朔偏生活化的写作特点,让该剧在台湾言情剧盛行的年代里,成功了开辟了一条属于大陆本土文化的电视剧时代,包括今天我们热追的神剧《都挺好》在内,这种系列的电视剧都很大程度延续了这种生活化的特征,剧中的人物张嘴说着我们普罗大众、市井小民说的生活化的语言,发散着生活化的思维,让这些电视剧非常的接地气,非常的贴近老百姓的现实生活。
后来的王志文也开始顺风顺水,她和大导演赵宝刚合作了《东边日出西边雨》,也和蒋雯丽这样的影后级女演员合作过《黑冰》这样的经典电视剧。
人中到中年的王志文还在电视剧版的《手机》中和陈道明上演了一次“天王山之战”,两人的飙戏过程让人已经彻底忘记了冯小刚的电影原作。
2014年,王志文再次在电视剧《大丈夫》中贡献精湛演技,头发日渐稀少的王志文才华却没有随着时光而消退,从此成为了剧坛公认的常青树。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