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清人,却精通8国语言,还成了神学博士。
n他一生经历5位皇帝,见证了6任民国领导的更替。
n他的一生都在救国。
n然而,这样的人,却被国人骂作卖国贼,以至于母亲至死都不肯原谅他。
n n他一生的功绩足以让每个人敬佩,然而在临终之前,他却说自己只是一条狗。
n一、心中大义
n马相伯,出生于江苏丹徒的一个天主教家庭,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n5岁时,马相伯入塾读书,天资聪颖,极富幻想,最喜欢探询天象运行奥秘。
n12岁时,他做出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
n n那一年,他悄悄攒下不少钱,然后瞒着父母独自离开家乡,只身一人徒步200多公里到上海求学。
n史家说:“这一走,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走进了历史。”
n18岁时,马相伯掌握了拉丁文、法文等8国语言,研究数理、哲学、神学,还有天文学等学科。
n30岁时,他终于实现夙愿,获神学博士的头衔,成为一名神父。
n后来,他回到了徐汇公学,担任校长,讲授经史子集。
n当上神父不久,1871年,他便去宁国、徐州传教。
n n他看到百姓民不聊生,欲筹百两银子散济,却遭遇教会蛮横阻拦。
n饿殍遍野,路有遗骨。
n马相伯再度自筹白银赈灾,也不出意外地受到教会阻拦。这一次,教会不只是口头制止,直接将他幽禁自省。
n自此以后,马相伯开始重新审视教会。
n n他自出生,就与天主教结缘,长大也是就读于教会学校,顺理成章当上了神父,对于教会,他从未质疑过。但接二连三的事情,让他终于认清了教会的虚伪。
n38岁时,马相伯决定脱离教会。
n这个决定,遭到家里强烈反对,甚至后来母亲病重,也拒不见他。
n可对于这个决定,马相伯一生不悔。他坚信心中的大义,只是遗憾痛失自己挚爱的母亲。
n n二、救国梦落败
n作为校长,马相伯想要救国,可国家如此破败,他几乎无能为力。
n后来,他决心利用自己一身才华,通过洋务运动,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引进中国,实现强国的梦想。
n按照计划,他和弟弟马建忠一起成为了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幕僚,开展洋务运动和外交工作。
n n因为精通8国语言,李鸿章很重用马相伯。只是,令马相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做得最多的事,竟然事跟着李鸿章奔走于各大谈判桌,充当翻译,签署一个又一个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n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北洋舰队覆没,洋务运动彻底破产,李鸿章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n作为李鸿章的幕僚和外交使者,马相伯也背负上了“卖国”的恶名。
n n全国上下都骂他是汉奸,是李鸿章的走狗、看门狗。
n在母亲葬礼上,他大哭不止。他想不通,他一心为国,却为何换回的是天下人的唾骂,是母亲至死都对自己的不原谅?
n不久,他的弟弟马建忠也累死在办公桌上。
n万念俱灰之下,人生已入晚年,身心俱疲的他离开了官场。
n n三、培养无数人才
n1900年,马相伯将家中3000余亩地,一并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用。
n捐款时,他写下:“自献之后,永无反悔!”
n他放弃了与李鸿章的交情,决心用改革教育的方法,来改变祖国落后面貌。
n在南洋公学任教的蔡元培,就曾找马相伯学过拉丁文。那时,马相伯说:
n“你一个人,又人到中年,学了能有什么用呢?”
n马相伯的言下之意,是一个老人学了没什么用,最好找些年轻人来。
n于是,蔡元培找来24个年轻人来一起学拉丁文。
n马相伯很开心,不仅仅教他们拉丁文,还把自己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包括哲学、逻辑学、数学。这些学生,有日后成为北大校长蔡元培,有日后创办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甚至还有弘一法师李叔同等等。
n n他的学生,任何一个人站出来,都是那个时代大厦的一根顶梁柱。
n3年后,马相伯又扩大了教学规模,创办了震旦学院,后来改校名为震旦大学,教学理念和中西大学堂一致。
n之所以取名震旦,是因为“震旦”的寓意是“东方日出,前途无量”。
n n马相伯希望这所学校能为国家输出有用之才,并为中国的未来带来改变。
n他主张学生自治,推行学术自由。但这与教会的管理冲突,眼看学生中的自由之风就要冲破管制,教会再一次把马相伯踢出了局。
n1905年,马相伯在好友严复、张謇的支持下,创办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复旦中学的前身。
n他一生数度毁家纾难,三办学堂,视兴邦为己任。辞世时,他两袖清风,仍觉对国家、对人民做得不够。
n n他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100岁。
n临终前,他留下了一句话——
n“我是一条狗啊,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