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有这样的一群父母,对孩子的举动,特别是孩子的成绩,各方面都特别的关注,想让孩子优秀一点,想为孩子提供各个方位的保护和引导,甚至为了要帮助孩子的学习和成长,ta们就把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思想都灌输给孩子,为孩子打算了太多太多,甚至把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在孩子身上,这样除了给孩子巨大的压力之外,对于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
就像之前朋友的孩子,茵茵是一个天真聪明的好孩子,家里人非常疼爱她,而我朋友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孩子喜欢逃避,不爱学习,只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可以为了画画而骗妈妈说是肚子疼,不去上学,只要她有点什么事情,一家子都围着她转,忙上忙下,连上幼儿园都要2个大人陪同一起去,孩子天天都是睡到9点起床,10点才去上学,老师问她妈妈。她妈妈说:"看到她睡得那么好,我不忍心打扰她,就让她睡到自然醒吧"!到了期末,她的成绩是班里最后一名。
为什么?她本身聪明,但是因为家里过度养育,7岁回到家还要人喂,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家长才现在开始后悔,但孩子年龄已到上小学的年龄,因为学业跟不上,孩子要留级,再读一年,不然上小学只会压力更大。
美国知名教育工作者、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朱莉.礼斯科特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里提到:"对于子女的生活,太多的父母表现出过度指导、过度保护、过度介入的倾向。导致孩子成年却未成人,既缺乏基本生活能力,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过度养育的危害
1.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的一手包办,带给孩子的不是疼爱,而是孩子对你的依赖,想一想孩子在成年之后,他自己可以做哪一些事情?18岁之后,他能够独立吗?他能够自己给自己做饭吃吗?他会洗衣服吗?他面对简单的疾病,知道怎么去预防吗?最简单的,成年后具备的能力他都能达到了吗?现在,有多少孩子还是依赖着父母,从最简单的吃饭,穿衣,穿袜子,过度养育会导致孩子长大后生活自理能力丧失。2.孩子心理不平衡
父母过度养育,为孩子出面做好一切工作,孩子却反应对事情的能力,孩子的成就感缺失,这样长久会降低孩子的自信,久而久之会导致孩子的心理不平衡。3.父母会因为过度担心孩子而陷入焦虑的情绪
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始终担心着自己的孩子,孩子会走路了,担心孩子会摔倒,孩子上幼儿园了,担心孩子吃不吃得饱?有没有受别人欺负?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亲人,妈妈经常是把孩子放在心里的第一位,甚至孩子比自己还重要,而忽略了身边亲爱的伴侣和家人, 当父母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在孩子身上,无私奉献的同时,也因为是自己人生的缺失。
孩子一旦出了一点问题,最不能承受这种结果的就是父母,很多父母还会紧张和焦虑,这种焦虑是担心过度而来的,但是大部分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养育方式的危害。很多家长的养育方式是一种恶性循环,你越过度养育,孩子越依赖你,你投入的也变得更多,慢慢的,越养越艰难。
过度养育的背后是过度焦虑并不是爱
父母过度养育孩子,在中国是个普遍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是在剥夺孩子的生存权和独立面对世界的勇气和能力,同时也剥夺了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俞敏洪
过度养育让孩子感受到的是你的焦虑情绪,还有时时为孩子操劳一切的准备,孩子会把父母给予孩子的,都当成理所当然,孩子并不会感恩,而家长,更是为了孩子能够健康长大,与别人一样,时时刻刻担心孩子的安全,最怕的就是孩子出事,一旦孩子有点小病,感冒发烧,家长就过度焦虑,典型的过度养育,它有三个表现:
第一是对孩子过度保护,总担心孩子会出事
整天担惊受怕,特别是听到有抢人孩子的新闻,受不了,就算已经很大,学校离的特别近,也一定要送你孩子进去,总是会担心孩子会出什么事情。第二是对孩子过度帮助,总觉得孩子能力不足
总觉得孩子还小,社会经验并不足,怕孩子受人欺负或者犯错,而给孩子过度的帮助,甚至把作业都帮孩子完成好第三就是代替孩子做决定,总觉得孩子离了自己就会犯错误
不给孩子自己判断,经常性的为孩子做决定,觉得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力,孩子不知道好坏,所以要大人帮忙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2年就发表过一项研究,他们统计了4岁的孩子的各种状况,然后到5年之后,也就是孩子9岁了的时候,再来看哪些孩子容易出现焦虑症状。结果发现,如果是妈妈在4岁时候过度养育他,那么孩子到9岁的时候就更可能出现焦虑问题。因此,这些研究人员就建议,对于过度养育,要早加干预
过度养育是人之常情,只要你是家长就会对孩子特别关心,特别担心他们会不会出事、会不会犯错。但是,养育不能只讲本能,只讲感情,还要讲科学。从科学上看,过度养育对孩子弊大于利,焦虑情绪总归是不好的。
如何放下过度焦虑,用爱和支持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能让孩子更好发挥潜能、健康成长的心理因素永远是爱而非焦虑。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真正做到放下恐惧让爱滋养孩子的成长,一切养育行为均从爱的本质出发,实现自我情绪与行为的双重和谐。
现在的父母,教育上总体呈现出"过度化"的倾向。父母们往往在"爱"的名义下,没有节制地把各种东西塞给孩子。
其实,正如吃多了把胃塞满了,孩子就会消化不良一样,精神上的过分营养,也会消化不良。父母们应该有节制地关心孩子,尽可能让孩子自己自主学习,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如此,他们才能真正地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之下。
——朱永新
家长应该怎么从"过度养育"中走出来,帮孩子更好地成长呢?书里提供了下面几个建议:
第1,让孩子自由做游戏。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的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不是学小钟琴就是学大提琴,孩子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做游戏,但是游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游戏,而且是真正的游戏,孩子自己选择自己主导的活动,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会想出各种有意思的点子,并且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最最简单的游戏有《老鹰抓小鸡》、《老狼老狼几点钟》、《123.木头人》等等,都能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第2,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比如保持个人的卫生整洁,还有帮父母做家务等等,有一种理论认为,孩子做家务是为了成绩本要素,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做家务会带来一种"能做、会做"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觉得自己是勤劳的人,而不是废物。因为一个人如果什么事都有人帮忙,那他就没机会培养控制感,就会致"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一个人在感到无法控制局面时,陷入被动状态。而体验"主动性"对人来说非常重要,它意味着"知道自己的行为有意义,知道重要的结果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第3,父母要放下焦虑的情绪
父母要放下焦虑的情绪,不再对孩子过度干预和过度保护,父母焦虑是因为担心,担心孩子会出现各种状况,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应该要放下,毕竟意外只是小概率的事件,孩子每天都会健健康康的长大,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把焦虑的情绪放下,还是感受到的是父母更多的疼爱,更多的支持和鼓励,那么,孩子才会放开胆的去尝试,去成长,孩子才会更加自信和拥有成就感!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免不了有磕磕碰碰,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必担心,这是成长必经的呀,磕磕碰碰孩子才会更好的成长。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