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都在说吃进嘴里的东西要讲良心,但是现在我们吃到嘴里的东西良心吗?恐怕真的是不见得吧?对于每一个商家来说,他们关注的始终都是销售产品的成本,如果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这才是他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能够保证收益,让成本尽力去缩减呢?这造假也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手段。其实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造假根本就不是近些年才诞生的现象,自从有商业开始就有选择钻空子的人,而这造假自是从古代就有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饮食造假的事件,看过之后真的能颠覆你的三观。
其实我们大家都清楚,这吃的东西造假用到的是什么原理,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将假的东西做的跟真的一样,这也就是传说中的造假,可是我们都很清楚,在现代造假很容易,因为本身随着化学化工技术的成熟,想要造出什么食物,只需要将原料进行一些搭配最后就能合成我们想要的食物。可是在古代,工业水准还不发达,尤其是在化学化工方面根本就没有现代的水平高,可是据历史记载,古代造假售假的现象却非常的普遍,甚至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专门针对造假的法律法规,目的就是为了严惩造假售假的犯罪。
周朝对于饮食的立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个记载,周朝法律明确规定“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说五谷水果什么的东西如果没成熟,是坚决不允许拿到市场上来卖的,周朝那个时候哪有大棚,哪有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所以如果卖反季的食品是很容易出现大问题的。而到了唐朝时期,这法律相对来说就变得非常人性化了,在饮食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也是非常的合理,那就是如果自己卖的食品已经坏了或者变质了,那么就必须要处理掉,如果明知道自己的食物出现了问题,但是依旧拿到市场上去卖,那么如果出现了人命,就必须要一命抵一命,最高可以被判处绞刑,我们可以联想到现在的法律,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还没有唐朝的法制严明,虽然有时出现了人命的事件,但是似乎却依旧没有得到死刑方面的判决,所以在法律的严苛上,唐朝人是做出了很好的典范。
到了宋朝的时候,商品发展的更加迅速,这个时候的造假现象也是更加普遍,当时有历史记载,说是这卖猪肉的摊位,其实用的猪肉都已经发臭了,但是当时的商贩却知道用血水来冲洗猪肉,这样就可以让猪肉看起来非常的新鲜,其实拿到家的时候肉已经不能吃了。当然了,宋朝商品经济虽然发达,但是民间仍然有方法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管,这个方法就是商会,也就是行业内部形成的一个团体,猪肉贩子有猪肉行会,卖茶叶的有卖茶叶的行会,行会会对这些造假的商贩进行处罚,所以虽然宋朝时期造假售假普遍,但是也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
后来到了明清两朝时,这造假和售假也就变得屡见不鲜了,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也是能够接受了,毕竟买到假货就只能自认倒霉了,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号的办法了。其实事情都该一分为二的来看,至少虽然造假售假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但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中国饮食文化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评论留言